急性尿潴留时最常用的处理方法是A.利尿 B.针灸 C.膀胱穿刺抽尿 D.膀胱造瘘 E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急性尿潴留时最常用的处理方法是

A.利尿

B.针灸

C.膀胱穿刺抽尿

D.膀胱造瘘

E.导尿

考点:泌尿外科(医学高级)泌尿外科3
题型:单项选择题

根据中文意思选择正确的短语补全句子。

1. His math teacher is _____________ (又高又瘦).[ ]

A. tall and thin

B. tall and strong

C. tall and kind

2. My P. E. teacher is _____________ (活跃的). [ ]

A. quiet

B. funny

C. active

3. The girl is _____________ (年轻漂亮). [ ]

A. young and kind

B. young and pretty

C. young and smart

4. Our principal is _____________ (年老和蔼的). [ ]

A. old and kind

B. young and funny

C. old and strict

题型:单项选择题

读东西半球图,完成下列内容:

(1)写出图中字母所示的洲界

A、______;B、______;C、______山脉-乌拉尔河-______山脉-里海-黑海-______海峡

(2)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______和______.

(3)纬度最高的大洋是:______.

(4)纬度最高的大洲是:______.

题型:单项选择题

鉴于刑事强制措施是一种限制或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涉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因此,在适用强制措施时,应遵守以下原则( )。

A.合法性原则

B.比例性原则

C.必要性原则

D.适时变更或解除原则

题型:单项选择题

我们到了那有名的“天涯海角”。

所谓“天涯海角”就在公路旁边,相去二三十步,当然有海,就在岩石旁边,但未见其“角”。至于“天涯”,我想象得到千数百年前古人以此二字命名为理由,但是今天,人定胜天,这里的公路是环岛公路干线,直通那里,沿途经过的名胜,有盐场,铁矿等等:这哪里是“天涯”

出乎我的意外,这个“海角”却有那么大块的奇拔的岩石;我们看到两座相偎相倚的高大岩石,浪打风吹,石面已颇光滑;两石之隙,大可容人,细沙铺地;数尺之外,碧浪轻轻打打岩根。这些怪石头,叫我想起题名为《儋耳山》的苏东坡的一首五言绝句:

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遗!

感慨寄托之深,直到最近五十年前,凡读此诗者,大概要同声浩叹。我翻阅过《道光琼州志》,在“谪官”目下,知谪宦始自唐代,几十人,宋代亦十人;又在“流寓”目下,知道隋一人,唐十二人,宋亦十二人。明朝呢,谪宦及流寓共二十二人。这些人,不都是“补遗”的“道旁石”么当然,苏东坡写这首诗时,并没有料到在他以后,被贬逐到这个岛上的宋代名臣,就有五个人是因为反对和议、力主抗金而获得的,其中有名震宇宙的李纲、赵鼎和胡铨。这些名臣,当宋南渡之际,却无缘“补天”,而被放逐到这“地陷东南”的海岛作“道旁石”。千载以下,真叫人读了苏东坡这首诗同声一叹!

只在人民掌握 * * 以后,海南岛才别是一番新天地。参观兴隆农场的时候,我又一次想起了历史上的这个海岛,又一次想起了苏东坡那首诗。正像这里的工作人员,他们的祖辈或父辈万里投荒,为人作嫁,现在他们回到祖国的这个南海大岛,却不是“道旁石”,而是真正的补天手了!

我们的车子在一边是白浪滔天的大海、一边是万顷平畴的稻田之间的公路上,扬长而过。时令是农历岁底,北中国的农民此时正准备屠苏酒,在暖屋里计算今年的收成,筹划着明年的夺粮大战吧不光的北中国,长江两岸的农民此时也是刚结束一个战役,准备着第二个。但是,眼前,这里,海南,我们却看见一望平畴,新秧芊芊,嫩绿迎人。这真是奇观。

还看见公路两旁,长着一丛丛的小草,绵延不断。这些小草矮而丛生,开着绒球似的小白花,枝顶聚生如盖,累累似珍珠,远看去却又像一匹白练。

我忽然想起明朝正统年间王佐所写的一首五古《鸭脚粟》了。这首诗说:

五谷皆养生,不可一日缺;谁知五谷外,又有养生物。茫茫大海南,落日孤凫没;

岂有亿万足,垄亩生倏忽。初如凫足撑,渐见蛙眼突。又如散细珠,钗头横屈曲。

你看,描写鸭脚粟的形状,多么生动,难怪我印象很深。但是诗人写诗不仅为了咏物,请念它下文的沉痛的句子:

三月方告饥,催租如雷动。小熟三月收,足以供迎送。八月又告饥,百谷青在垄。

大熟八月登,持此以不恐。琼民百万家,菜色半贫病。每到饥月来,此物司其命。

闾阎饱半饼,上下足酒浆;凯独济其暂,亦可赡其常。

照这首诗看来,小大两熟,老百姓都不能自己享用哪怕其中的一小部分,而经常借以维持生命的,是鸭脚粟。

然而王佐还有一首五古《天南星》:

君有天南星,处处入本草。夫何生南海,而能济饥饱。

八月风飕飕,闾阎菜色忧。

南星就根发,累累满筐收。

这就是说:“大熟八月登”以后,老百姓所得,尽被搜括而去,不但靠鸭脚粟过活,也还靠天南星。王佐在这首诗的结尾用了下列这样的“含泪微笑”式的两句:

海外此美产,中原知味不

(选自茅盾《海南杂忆》,《人民文学》1963年第6期,有删节)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恰当的是()。

A.从海南地方志设“谪宦”、“流寓”条目可知,自汉代以来海南都是放逐罪人之地。

B.苏东坡的《儋耳山》寄托了他对“补天石道旁遗”这一封建社会常见现象的感慨。

C.从古至今,相对于中原,海南的地位都是道旁石,不受重视。

D.天南星这种植物,本作药用,但在八月的海南,也常被当地百姓采用以食疗。

题型:单项选择题

2010年末,四川省城乡劳动力资源总数为6301.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1.0万人;城乡就业人员477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381.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6.1万人;乡村就业人员3390.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1万人。城乡就业构成比由上年的0.283:0.717变为0.290:0.710,城镇就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从产业构成划分,第一产业2083.2万人,减少60.9万人;第二产业1188.8万人,增加47.2万人;第三产业1500.5万人,增加29.7万人。三次产业就业比例由上年的45.1%、24.0%、30.9%变为43.7%、24.9%、31.4%。

从经济类型看,城镇就业人员中国有单位就业人员335.8万人,增加7.0万人;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33.7万人,减少4.6万人;内资外资和港澳台投资单位就业人员201.1万人,增加3.8万人;城镇私营单位292.7万人,增加25.0万人;城镇个体369.6万人,增加3.0万人;城镇灵活形式就业149.1万人,增加2.0万人。

从企事业、机关分组看,城镇企业就业人员635.0万人,增加24.1万人,其中城镇非私营单位企业就业人员342.3万人,减少0.9万人;国有企业117.6万人,增加1.9万人;城镇集体企业27.3万人,减少4.6万人;内资外资和港澳台投资企业197.4万人,增加1.8万人;事业单位155.0万人,增加1.7万人;机关单位73.3万人,增加5.4万人。

2010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5.4万人,比上年增加3.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5.2万人,比上年增加4.5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5万人,比上年增加1.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总量达到2245.9万人,比上年增加72.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757.9亿元,比上年增加288.9亿元。

2009年四川省农村转移输出劳动力的人均劳务收入约为()

A.5900元

B.6760元

C.7600元

D.8500元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