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38岁,头部创伤,昏迷8小时。检查,昏迷格拉斯哥计分5分,瞳孔开大,光反应消失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女性,38岁,头部创伤,昏迷8小时。检查,昏迷格拉斯哥计分5分,瞳孔开大,光反应消失,下、上肢不能活动,并有脑脊液鼻漏。下列护理诊断哪项不对

A.有窒息危险
B.有颅内感染的危险
C.潜在并发症
D.腹泻
E.自理缺陷

考点:护理正副高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1
题型:单项选择题

女性,35岁。患类风湿关节炎,长期服用强的松。10小时前突发腹痛,呕吐3次。中上腹部压痛,血淀粉酶1000单位(苏氏法)。

为尽快确定病因,首先应行的检查是()

A.腹部CT

B.ERCP

C.腹部超声

D.血脂分析

E.电解质分析

题型:单项选择题

辐射所致的细胞凋亡主要经历引发性刺激、下列哪种和死亡反应三个过程()。

A.DNA断裂

B.DNA修复

C.滞后阶段调节

D.基因表达

E.RNA复制

题型:单项选择题

常见的协调控制方式有以锅炉跟随为基础的()、以汽机跟随为基础的()、和()方式3种。

题型:单项选择题

()点的长度为按ICAO附件10的规定莫尔斯电码字符之间间隔的长度。

A.4个

B.1个

C.3个

D.2个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有关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198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

资料2:20世纪初,科学家们第一次将细胞膜从某种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资料3:1925年科学家用丙酮从某种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细胞表面积的2倍。

资料4:19世纪30年代初,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细胞膜不可能是单纯磷脂分子构成,再通过实验进一步发现可能还有蛋白质,于是提出在磷脂双分子层内外两侧都有蛋白质分子覆盖的假说。

资料5: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按照“三明治”模型,科学家经过计算认为生物膜至少厚约15~20nm。但电镜照片中,实际测得细胞膜的厚度为7~10nm。

资料6: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等做了一系列相关融合实验。

资料2、3中要获得纯净的细胞膜,最好选择哺乳动物的哪一类细胞?()。试简述理由:()。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