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法中属于限制责任能力的人有( )。A.又聋又哑的人 B.盲人 C.精神正常时

题型:多项选择题

问题:

我国刑法中属于限制责任能力的人有( )。

A.又聋又哑的人

B.盲人

C.精神正常时期的间歇性精神病人

D.醉酒人

E.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考点:注册税务师涉税服务相关法律注册税务师税收相关法律
题型:多项选择题

一氧化碳中毒造成组织缺氧的机制哪项不正确?

A.与血红蛋白亲和力比氧强 

B.碳氧血红蛋白解离速度慢 

C.碳氧血红蛋白阻碍氧的释放和传递 

D.使细胞色素氧化酶迅速失活 

E.与细胞色素a3结合,阻断电子链,抑制细胞呼吸

题型:多项选择题

(14分)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盐酸,预计会生成H2SiO3胶体,用激光笔照射会出现“丁达尔现象”。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试管中在出现硅酸胶体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气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甲乙两同学进行了大胆的推测。

甲同学推测是生成了硅酸胶体,造成HCl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变小,最终从溶液中逸出;

乙同学咨询了实验员得知这瓶Na2SiO3溶液已经放置很长一段时间,他推测溶液可能已经变质,故导致以上现象的出现。

(1)请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验证甲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                    

(2)乙同学取这瓶久置的硅酸钠溶液,用激光笔照射,发现有光柱出现,说明在这瓶硅酸钠溶液中已经有             胶体生成。推测产生的气体可能是         ,然后乙同学又做了两个实验进行验证:

I取少量该瓶溶液,向其中滴加         ,并检验产生的气体。请写出检验该气体的常用方法:                                

II取硅酸钠固体,配成饱和溶液,现配现用,滴入盐酸,观察现象;

通过以上实验,证明了乙同学观点,请写出所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该小组同学还发现按教材所述的操作方法和条件制备硅酸胶体,有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使溶胶慢慢凝聚,甚至不易形成凝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该组同学又对实验条件和操作进行探究,相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硅酸钠溶液浓度盐酸浓度试剂加入顺序出现凝胶时间(s)
实验1饱和溶液1:2(盐酸和水体积比,下同)将Na2SiO3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21
实验2稀溶液(1体积饱和溶液和3体积水混合)1:2将稀盐酸滴加到Na2SiO3溶液中38
实验3饱和溶液1:4将Na2SiO3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10
实验4稀溶液(1体积饱和溶液和3体积水混合)1:4将稀盐酸滴加到Na2SiO3溶液中50
该组部分同学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使用饱和Na2SiO3溶液和稀盐酸,将Na2SiO3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效果较好。但该组另外一部分同学认为基于限定的条件,该探究实验设计组数不够,不能保证结论的准确性,要使实验具有说服力至少要做组实验。

题型:多项选择题

治疗要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其实质是

A.尊重患者自主性
B.尊重患者社会地位
C.尊重患者人格尊严
D.患者不会作出错误决定
E.患者提出的要求总是合理的

题型:多项选择题

项目参与单位、项目分解及编码信息、管理组织信息属于( )信息。

A.组织
B.管理
C.经济
D.技术

题型:多项选择题

可结合Hb,防止其从肾脏丢失的是

A.清蛋白
B.铜蓝蛋白
C.铁转运蛋白
D.结合珠蛋白
E.α球蛋白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