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汇合部可以分为( )三段分别进行环境影响预测。 A.支流、江心洲、汇合后主流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河流汇合部可以分为( )三段分别进行环境影响预测。

A.支流、江心洲、汇合后主流
B.河流无感潮段、河流感潮段、口外滨海段
C.支流、汇合前主流、汇合后主流
D.支流、汇合前主流、江心洲

考点: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题型:单项选择题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形式。

题型:单项选择题

“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崇政党轮替,视之为民主政治成熟发展的体现,能增加执政者的监督压力,防止执政党腐败及提高竞争力。”材料表明,英国制度创新主要表现在[ ]

A.议会制度出现

B.立宪制度确立

C.政党政治兴起

D.内阁制度形成

题型:单项选择题

四、根据下表回答问题(见表3)

表3 2005年1—10月北京进出口贸易伙伴情况单位:亿美元,%
主要出口贸易伙伴情况主要进口贸易伙伴情况
位次国家或地区出口金额同比增长位次国家或地区进口金额同比增长
1欧盟33.452.81欧盟37.426.8
2中国香港19.6172.42日本3422.5
3日本16.9253韩国28.742.1
4美国15.729.44美国19.728.4
5东盟13.6105.25东盟17.934.6
6韩国5.975.76中国香港10.977.1
7俄罗斯4.2416.27澳大利亚5.459.2
8印度3.482.48中国台湾4.7-0.2
9中国台湾1.416.29印度3.6111.7
10伊朗1.4139.610巴西2.484

2005年1—10月,北京对欧盟、日本和美国三大贸易伙伴的出口额在地方出口额中的合计比重是49%。地方出口额是多少亿美元( )

A.44.3

B.114.3

C.134.7

D.120.1

题型:单项选择题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材料二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

课题2燃烧和热量

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拓展性课题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九单元溶液

第十单元酸和碱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材料三教科书关于“燃烧和灭火”的部分内容

一、燃烧的条件

【实验7-1】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如图7-4),观察现象。

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讨论

1.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作燃烧,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如果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实验7-2】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如图7-8),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以及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要求:

(1)试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同一个化学实验课题,可以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案,这就需要进行选择。请简述如何根据化学实验设计的原则和中学化学教学的实际优选实验方案?

(4)依据材料,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5)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板书设计。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为( )。

A.气体膨胀一定对外做功
B.气体膨胀一定吸热,内能一定增加
C.气体吸热后有可能膨胀,内能也有可能增加
D.气体吸热一定膨胀,内能有可能增加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