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常发生在肛管的A.前正中线B.后正中线C.左正中线D.右正中线E.左后位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肛裂常发生在肛管的

A.前正中线
B.后正中线
C.左正中线
D.右正中线
E.左后位

考点:护士护理考试护师基础知识初级护师基础知识
题型:单项选择题

She likes P.E.              math.[ ]

A. with         

B. and         

C. or

题型:单项选择题

某企业对发出的存货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价,本月期初不锈钢数量为40吨,单价为3100元/吨,本月一次购入,数量为60吨,单价为3000元/吨,则本月发出存货的单价为( )。

A.3060元/吨

B.3040元/吨

C.3100元/吨

D.3050元/吨

题型:单项选择题

对于同一个样品的不同组分,外标法计算结果时的()可能不相同。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下面是一名初中教师有关八年级下册《好嘴杨巴》一文的两次问题设计及课堂反应。阅读比较,并试分析两次课堂反响不同的原因。
第一次:
(1)说杨巴口才“奇”具体是指哪件事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握故事情节)
(2)杨巴说了一句什么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话的(理解杨巴的“敢说”)
(3)杨巴又是在什么时候说话的(理解杨巴的“快说”)
(4)设计两句话:句①“中堂大人息怒!那上面不是脏土,是碎芝麻!”或者句②“中堂大人饶命,大人饶命!”让学生与原句比较,说说改成句①或句②,好不好,说明理由。(为下面环节作铺垫)
(5)原句“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大人不计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这句话,“好”在何处(理解杨巴的“巧说”)
(6)由此可见,杨巴是个怎样的人(把握人物形象)
前四个问题,学生举手积极,反应热烈,课堂气氛也很活跃,而到第五个问题一提出,课堂气氛就一下子沉闷了,只有一位同学举手。
第二次:
(1)说杨巴口才“奇”具体是指哪件事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握故事情节)
(2)杨巴说了一句什么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话的(理解杨巴的“敢说”)
(3)杨巴又是在什么时候说话的(理解杨巴的“快说”)
(4)设计两句话:句①“中堂大人息怒!那上面不是脏土,是碎芝麻!”或者句②“中堂大人饶命,大人饶命!”让学生与原句比较,说说改成句①或句②,好不好,说明理由。(为下面环节作铺垫)
(5)你认为原句中哪几个词要重读,说说你的理由。
(6)由此可见,杨巴是个怎样的人(把握人物形象)
自始至终课堂学生反应积极,尤其第五个问题一抛出后课堂气氛很活跃,举手的学生很多,大家纷纷各抒己见:
生1:“压碎的芝麻粒”要重读,因为这是向中堂大人解释误会。
生2:“息怒”要重读,因为这是希望中堂大人平息怒火,冷静下来,听自己解释。
生3:“不知道”、“不爱吃”要重读,因为“不知道”,所以值得原谅;而“不爱吃”就替中堂大人解释了砸茶汤的原因,这是给中堂大人一个台阶下,体现了他的机智。
生4:“痛改前非”要重读,因为这表现杨巴将过错都揽在自己身上,无形中给足了中堂大人面子。
学生没有想到说到的,教师再点拨:“大人”、“小人”两个词语反复出现多次有何用意
生5:“大人”这个词体现出杨巴对李中堂的恭维,而“小人”这个词就是在贬低自己。
生6:这两个词还含有“大人不计小人过”的意思,这暗含了杨巴希望中堂大人能饶过自己的意思。
课堂进行到这里的时候,教师不用再多分析杨巴的话“巧”在哪里,而学生对第六个问题中杨巴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题型:单项选择题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要建立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评估体系,要求()

A.学员、教师、施教机构、省级和国家级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共同参与

B.公众、学员、教师、企业共同参与

C.施教机构、企业、医疗机构部门共同参与

D.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国家人社部门共同参与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