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与李四因建筑工程合同发生纠纷,张三诉至人民法院要求追究李四的违约责任。在人民法院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张三与李四因建筑工程合同发生纠纷,张三诉至人民法院要求追究李四的违约责任。在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后,其发现本案的书记员王二是李四的大学同学,同一个导师,关系甚密,因此决定申请其回避,那么张三应当在何时提出申请呢

A.举证期限内

B.开庭审理时

C.法庭辩论终结前

D.本案宣判前

考点:国家司法考试司法考试卷三司法卷三37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下列相关文学常识的连线,正确的一组是[ ]

A.《桃花源记》——散文——晋代——陶渊明

B.《爱莲说》——骈文——唐代——刘禹锡

C.《石壕吏》——五绝——唐代——杜甫

D.《大道之行也》——散文——战国——孟子

题型:单项选择题

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的干线子系统是指______,水平子系统是指______。

A.各个楼层接线间配线架到工作区信息插座之间所安装的线缆

B.由终端到信息插座之间的连线系统

C.各楼层设备之间的互连系统

D.连接各个建筑物的通信系统

题型:单项选择题

文言文阅读(19分)

廖冀亨,字瀛海,福建永定人。康熙二十九年举人,四十七年,授江苏吴县知县。值岁旱,留漕赈饥,不足,自贷金易米以济。士人感其诚,相率捐助,赈以无乏。吴中赋额甲天下,县尤重,冀亨减火耗,用滚单,民皆称便。太湖中有芦洲,或垦成田,或种莲养鱼,官吏辄假清丈增粮名以自利。冀亨曰:“湖荡偶尔成田,未可久持,今增其赋,朝廷所得几何,而民累无尽期。”一无所问。

初,冀亨莅任时,有吴人语之曰:“吴俗健讼,然其人两粥一饭,肢体薄弱,凡讼宜少准、速决,更加二字曰‘从宽’。”冀亨悚然受之。收词不立定期,民隐悉达。尝自谓讼贵听,听之明,乃能速决而无冤抑。在吴三年,非 * * 盗巨猾,行杖无过二十,盖守此六字箴也。

有庠生授徒盐商家,自刎死,勘得实。或有谤其受贿者,冀亨无所避,卒释盐商勿罪。东山巡检报乡人弑父屠嫂,未遂,自尽。冀亨渡湖往验,大风,舟几覆,从者色变。冀亨曰:“县官伸冤理枉而来,神必佑之,何惧!”须臾抵岸。讯得父故杀状,巡检得贿诬报,俱论如律。

冀亨既有声于吴,他县疑狱,往往令推治。会有宜兴知县诬揭典史故勘平民为盗,刑夹致死,冀亨奉檄按验。知县者总督噶礼之私人也,或告宜少假借,冀亨不为动。检踝骨无伤,原揭皆诬。狱上,噶礼屡驳诘。再三审,卒如冀亨议,以是忤总督。时巡抚张伯行以清廉著,深契冀亨,布政使陈鹏年尤重之;而噶礼不怿于伯行,尤恶鹏年。四十九年,鹏年被劾,并及冀亨,以亏帑夺职。逾年,噶礼败,冀亨始复原官,以病不赴选。及卒,吴人祀之百花书院。

注:①火耗:征收赋税时比额定数量多收一部分,用作铸钱时的耗损。②滚单:康熙年间以规定户数为单位挨次催缴租税的一种单据。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冀亨莅任时莅:到

B.民隐悉达隐:内情,忧患

C.他县疑狱狱:牢狱

D.以亏帑夺职夺:剥夺,削除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含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乃能速决而无冤抑臣乃敢上璧

B.官吏辄假清丈增粮名以自利以勇气闻于诸侯

C.其人两粥一饭,肢体薄弱以其无礼于晋

D.不怿于伯行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廖冀亨任吴县知县时,逢大旱之年发生了饥荒,他就留下了本该外运的粮食救济灾民,不够的部分就自己借钱买粮补上。

B.廖冀亨听取了当地人的提醒,随时收取百姓诉状,即使对大 * * 大恶之人行刑也不超过二十杖,结果反而没有冤案错案。

C.有个秀才在盐商家自杀了,廖冀亨查得实情,但有人说他得了盐商的好处,他不避流言,照直判处,没有治盐商的罪。

D.宜兴知县诬告典史故意把平民审为盗匪,并用刑致死。廖冀亨奉命审理时,不怕得罪上司,照直议处。小题4: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士人感其诚,相率捐助,赈以无乏。(3分)

                                 ▲   ▲    ▲                                               

⑵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鸿门宴》)(4分)

                                 ▲   ▲    ▲                                               

⑶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3分)

                                 ▲   ▲    ▲                          

题型:单项选择题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修订宪法,把什么内容写进了宪法?

A.科教兴国”的战略

B.“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题型:单项选择题

《前赤壁赋》中作者写景抒情由情入理生动地抒发的不重得失的豁达乐观的情怀。文中他以()阐明变与不变的哲理: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A.主客问答

B.清风明月

C.人生感悟

D.以景拟人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