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和东汉光武帝都着手解决奴婢问题,却有不同效果,其关键因素是 A.王莽改制的目的

题型:选择题

问题:

王莽和东汉光武帝都着手解决奴婢问题,却有不同效果,其关键因素是

A.王莽改制的目的违背历史潮流
B.光武帝用严厉的措施解放奴婢
C.光武帝以整顿吏治保证解决奴婢问题的效果D.受绿林、赤眉起义的影响

考点:东盟的成立和发展
题型:选择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又有财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韦斯特《梭伦:残篇36》)

材料2 故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生,则重者无从至矣,此谓治之于其治者。(《商君书·说民》)

(1)依据材料1、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梭伦、商鞅在打击贵族特权上采取的不同策略(2分)及其不同目的(4分)。

材料3 梭伦改革在摧毁贵族势力与氏族制度方面还不是很彻底,广大下层公民仍被排斥在国家权力之外。在氏族贵族和广大农民对他表示不满的情况下,梭伦借口到国外考察,乘船出国游历。(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师教学用书) 

(2)梭伦改革不是很彻底有哪些表现(4分)?你如何评价梭伦改革的不彻底(2分)?

材料4  (商君之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孝公卒,太子立(即秦惠王)。公子(嬴)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

(3)据材料4,导致秦民、宗室贵戚对商鞅变法不同态度的原因是什么?(3分)

材料5 公平与公正是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的重要原则。失去了公平与公正往往会引起社会矛盾的激化,从而导致社会动荡。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4)列举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中,包含以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措施。(5分)

题型:选择题
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x3÷x=x2
B.a6÷a2=a3
C.x·x3=x3
D.x3+x3=x6
题型:选择题

试比较分析爱默生与尼采二人对传统价值“重新评估”的思想之异同

题型:选择题

由于服务缺乏(),这样会使消费者在购买服务时感受到较大的风险,因此,许多服务企业逐渐采用“()”制度的方法维系企业和客户的关系。

题型:选择题

对不动产的执行措施,主要是指()。

A.向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情况

B.有权冻结被执行人的存款

C.强制迁出房屋

D.强制退出土地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