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的出疹规律是() A.先见于耳后、发际后自上而下遍及全身 B.先见于手掌、足底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麻疹的出疹规律是()

A.先见于耳后、发际后自上而下遍及全身

B.先见于手掌、足底后向心性发展

C.先出现于胸腹部后离心型分布

D.只局限于头面部很少延及躯干

E.无明显规律可循

考点:甘肃住院医师感染科Ⅱ阶段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题库
题型:单项选择题
比较大小.
1
9
1
7
  
3
4
2
5

8
8
100
100

0.4○
1
2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陶渊明——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

  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后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和艺术化人生的具体表现。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他的所谓“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他特别推崇颜回、黔娄、袁安、荣启期等安贫乐道的贫士,立志要像他们那样努力保持高洁的品德节操,绝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他并不是鄙视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他既希望建功立业,又想要功成身退。他也考虑贫富的问题,安贫和求富在他心中也常常发生矛盾,但是他能用“道”来求得平衡:“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咏贫士(其五)》)而那些安贫乐道的古代贤人,也就成为他的榜样:“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咏贫士(其二)》)他的晚年很贫穷,到了几乎挨饿的程度,却并没有丧失其为人的准则。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更为深刻的哲学思考。“自然”一词不见于《论语》《孟子》,而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老庄所谓“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它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世间万物皆按其本来的面貌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需任何外在的条件和力量。人应当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抱朴而含真。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所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归去来兮辞并序》),说明自己的质性天然如此,受不了绳墨的约束。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表达了他返回自然得到自由的喜悦。在《形影神》里,他让“神”辨自然以释“形”“影”之苦。“形”指代人企求长生的愿望,“影”指代人求善立名的愿望,而“神”则以自然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形、影、神三者,还分别代表了陶渊明自身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者的对话反映了他人生的冲突与调和。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以及由此引导出来的顺化、养真的思想,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哲学。

  总之,陶渊明的思想可以这样概括: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去改变它,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他看到了社会的危机,但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挽救它,只好求助于人性的复归。这在他自己也许能部分地达到,特别是在他所创造的诗境里,但作为医治社会的药方却是无效的。

  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以世俗的眼光来看,陶渊明的一生是很“枯搞”的,但以超俗的眼光来看,他的一生却是很艺术的。他的《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时运》等作品,都是其艺术化人生的写照。(摘自《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有删改)

1.下列对陶渊明“人生的两大支柱”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安贫乐道”是陶渊明人生的一大支柱。陶渊明所说的 “道”,指的是个人的品德和节操。这样的“道”,体现了儒家思想,即要努力保持自己高尚而纯洁的品德和节操。

B.“崇尚自然”是陶渊明人生的又一大支柱。陶渊明所崇尚的“自然”,是一种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人生状态。这样的人生状态,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更深刻的哲学思考。

C.陶渊明之所以把“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当做自己人生的两大支柱,原因在于他对人生进行了严肃的思考,从中得出了“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这两个主要结论。

D.在“人生的两大支柱”的支撑下,陶渊明坚守为人的准则,努力保持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性情,用自己的言行和诗文构建了自己艺术化的人生大厦,成为了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决心保持高洁的品德节操,对颜回、黔娄、袁安、荣启期等安贫乐道的贫寒之士特别推崇。因此,即使贫穷到挨饿的地步,他也能用“道”来求得平衡,不丧失其为人的准则。

B.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说:“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表明他天性如此,受不了绳墨束缚。因此,他不肯与官场同流合污,绝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使自己的天性受到扭曲。

C.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陶渊明也会遭遇某些方面的矛盾冲突。因此,他写下了《形影神》这篇文章,用“形”和“影”代指人的某种愿望,“神”则以自然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

D.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和危机,但没有力量而且找不到正确的路去改变它,因此,他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求助于人性的复归。对他个人而言,这样做便能够部分地达到。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老庄所谓“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而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陶渊明崇尚的“自然”与老庄说的“自然”,其内涵是一致的。

B.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作品,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只有站在艺术的高度,我们才能看清陶渊明的一生不是“枯槁”的,而是艺术的。

C.使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泯灭,以求得返归一个抱朴而含真的“真我”。陶渊明的这种思想,作为救世的药方虽然是无效的,但是作为一种人格美的追求却是有益的。

D.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相当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陶渊明的“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这两大人生支柱,对现代人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题型:单项选择题

食管癌好发于食管的()

A.颈段

B.上胸段

C.中胸段

D.下胸段

E.腹段

题型:单项选择题

有如下程序:
long fib(int n)
if(n>2) return(fib(n-1)+fib(n-2));
else return(2);

main()
printf("%ld\n",fib(3));
该程序的输出结果是_____。

A) 2
B) 4
C) 6
D) 8

题型:单项选择题

对于急性大出血患者,其抢救性治疗首先应该( )

A.防止急性肾衰竭
B.立即换
C.防治DIC
D.保持血容量
E.维持凝血因子的正常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