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建筑物由于沉降不均匀而发生不规则破坏设置的缝隙称为()。A、伸缩缝 B、沉降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为防止建筑物由于沉降不均匀而发生不规则破坏设置的缝隙称为()。

A、伸缩缝

B、沉降缝

C、分仓缝

D、防震缝

考点:标准员标准员综合练习标准员综合练习题库
题型:单项选择题

给加粗字注音。

(  )  (  )  (  )  (  )

 铺着    打    雪    

题型:单项选择题

诗词鉴赏(7分)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小题1:一、二两句用什么表现手法?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3分)

小题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4分)

题型:单项选择题

实施有效地工程造价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有()。

A.以决策阶段为重点的全过程造价管理

B.以设计阶段为重点的全过程造价管理

C.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相结合

D.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相结合

E.技术与经济相结合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社,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巩固呢,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社到普遍办高级社,也是如此。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20世纪60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                                                   ——《邓 * * 文选》第二卷

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邓 * * 文选》第二卷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中的什么教训?(3分)

(2)材料二所说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否定了材料一的成果?为什么?(5分)

(3)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3分)

题型:单项选择题

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示”,回答下题。

 

图中各数字代表的地质作用,属于沉积和变质作用的编号分别是()

A.⑤⑦和⑥⑧

B.⑥②和⑤⑧

C.③④和①②

D.⑤⑧和⑥⑦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