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是() A.云冈“昙曜五窟” B.重庆市长江南岸的大弥勒佛石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中国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是()

A.云冈“昙曜五窟”

B.重庆市长江南岸的大弥勒佛石像

C.乐山大佛

D.唐代敬善寺洞阿弥陀坐佛

考点:历史学中国通史中国通史题库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泰州素有“凤凰城”之誉,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

B.纵比,即以一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作比,横比,则以此事物与彼事物相比。

C.名牌大学自主招生采用的“校长推荐制”是否公平?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

D.施耐庵、郑板桥、梅兰芳等……,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泰州的史册上。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报道,完成1—4题。

追寻青藏铁路精神

唐 宋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之际,上千名中外记者踏上吉祥的天路,去掀开神山圣水的神秘面纱。一位在美国定居的华侨特意飞回祖国买票,她要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坐首趟列车翻越昆仑山,去感受文成公主当年进藏的旅程。

“赫赫我祖,来自昆仑。”在中 * * 文化史上,昆仑山被尊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河源昆仑,是炎黄子孙不可磨灭的情结和象征。在绵延50m多年的浩瀚历史中,很多朝代都曾探源三江源,这种历尽艰险的探索,是对地理方位的考察,对神话传说的验证,更是对民族之根的探求,对理想精神的追寻。

今天,在古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世界第三极”,青藏铁路矫若游龙,飞舞于世界屋脊。建设青藏铁路过程中锤炼的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精神,镌刻在地球之巅,激荡于江河之源。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世界上穿越冻土区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世界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桥……青藏铁路建设者以科技创新挑战世界极限,攻克了“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青藏铁路被国际社会誉为“可与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很多人感喟,如果没有雄厚的国力,没有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就不可能创造出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修建高原铁路的人间奇迹。

“艰苦不怕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从青藏铁路建设者的口号中,人们看到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地创造历史伟业的精神。面对生命禁区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面对技术更复杂,条件更恶劣,保)章更困难,任务更艰巨的严峻考验,十万筑路大军没有退缩,没有气馁,用长达五年的艰苦奋战,改写了世界铁路建设史。“白天劳累扯块白云擦把汗,爽;夜晚孤寂摘颗星星点盏灯,酷。”铿锵有力的宣言,以苦为乐的精神,感动了中国,震撼了世界。

上了青藏线,就是做奉献。在十万筑路大军中,有眼睛肿得睁不开依然坚守岗位的隧道工程指挥者,有在昆仑山地震时冲进隧道与塌方作抗争的班长,有放弃国外高薪的工作机会选择青藏线的大学生,有参加过青藏铁路一期建设的“老铁道兵”的儿子,有接到孩子的电话就忍不住流泪的母亲……这些无私奉献的青藏铁路建设者,怎不让人由衷赞叹,感佩不已?!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两千年前的屈原,留下了脚踏祥云游览昆仑的梦想。“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1935年,长征中的中央红军翻越岷山,面对如海的雪峰,毛 * * 写下了《念奴娇?昆仑》,抒发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理想和抱负。而今,奔驰在雪域高原的列车昭示世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创造非凡的业绩,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走一趟青藏线吧,去感受古老而现代的昆仑文化,去丈量中 * * 的精神海拔,去追寻荡气回肠的青藏铁路精神。

1.《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特别奖颁给“青藏铁路建设者”,结合文章分析“青藏铁路建设者”的什么精神感动了中国?

2.“青藏铁路被国际社会誉为‘可与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指的是什么?结合全文,联系历史与现实,说一说长城有哪些方面是不能与青藏铁路媲美的?

3.文末说“去感受古老而现代的昆仑文化”,作者为什么说昆仑文化“古老而现代”?

4.《感动中国》给“青藏铁路建设者”的颁奖词中写到“他们能驱动钢铁,也会呵护生命”,本文为什么没有详细写“建设者”如何呵护生命?

题型:单项选择题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严重并发症包括()

A.肠穿孔

B.腹膜炎

C.败血症

D.休克

E.DIC

题型:单项选择题

如图是某校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某种遗传病的家系图(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请分析回答:

通过()个体可以排除这种病是显性遗传病。若Ⅱ4个体不带有此致病基因,Ⅲ7和Ⅲ10婚配,后代男孩患此病的几率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如果负责船舶营运的实体不是,()应向主管机关报告其名称以及详细信息。

A.船舶所有人、船舶经营人

B.船舶所有人、船舶所有人

C.光船租赁人、船舶经营人

D.光船租赁人、船舶所有人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