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快速励磁调节器及强行励磁装置是提高系统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题型:判断题

问题:

采用快速励磁调节器及强行励磁装置是提高系统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考点:水利工程水电站水电站题库
题型:判断题

政治制度的变迁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明太祖曰:“自秦以下,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其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

材料三: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军阀割据在这段期间成为普遍现象。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中央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3分)

(2)明太祖对设置宰相有何看法?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旧之间”从政治体制上分别指什么?新制度不能衔接导致了怎样的后果?(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所反映的历史趋势。(2分)

题型:判断题

有关成人肝脏的说法,错误的是

A.正常成人肝脏,一般在肋缘下触不到
B.腹壁柔软的瘦人,于深吸气时肝下缘于肋弓下可触及,但在1cm以内
C.剑突下可触及肝下缘,多在5cm以内
D.肝下缘触诊超出正常标准,肝上界正常或升高提示肝肿大
E.正常肝脏质地柔软

题型:判断题

某工程,业主在招标文件中规定:工期T(周)不得超过80周,也不应短于60周。

某施工单位决定参与该工程的投标。在基本确定技术方案后,为提高竞争能力,对其中某技术措施拟定了三个方案进行比选。方案一的费用为C1=100+4T;方案二的费用为C2=150+3T;方案三的费用为C3=250+2T。

这种技术措施的三个比选方案对施工网络计划的关键线路均没有影响。各关键工作可压缩的时间及相应增加的费用见表8-1。

假定所有关键工作压缩后不改变关键线路。

表8-1 关键工作可压缩数据表

[问题]

1.该施工单位应采用哪种技术措施方案投标为什么?

2.该工程采用问题1中选用的技术措施方案时的工期为80周,造价为2653万元。为了争取中标,该施工单位投标应报工期和报价各为多少?

3.若招标文件规定,施工单位自报工期小于80周时,工期每提前l周,其总报价降低2万元作为经评审的报价,则施工单位的自报工期应为多少相应的经评审的报价为多少?

4.如果该工程的施工网络计划如图8-3所示,则压缩哪些关键工作可能改变关键线路压缩哪些关键工作不会改变关键线路?

图8-3 施工网络计划图

题型:判断题

(14分)已知:①25℃时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数:Ka(CH3COOH)=,Ka(HSCN)=0.13;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Kap(CaF2)=

②25℃时,mol·L-1氢氟酸水溶液中,调节溶液pH(忽略体积变化),得到c(HF)、c(F-)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25℃时,HF电离平衡常数的数值Ka=           

(2)25℃时,将20mL 0.10 mol·L-1 CH3COOH溶液和20mL 0.10 mol·L-1HSCN溶液分别与20mL 0.10 mol·L-1NaHCO3溶液混合,实验测得产生的气体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为图2所示:

反应初始阶段,两种溶液产生CO2气体的速率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            ,反应结束后所得两溶液中,c(CH3COO-           c(SCN-)(填“>”、“<”或“=”)

(3) mol·L-1HF溶液与 mol·L-1 CaCl2溶液等体积混合,调节混合液pH为4.0(忽略调节混合液体积的变化),        (填“有”或“无”)沉淀产生。

(4)已知CH3COONH4溶液为中性,又知CH3COOH溶液加到Na2CO3溶液中有气体放出,试推断NH4HCO3溶液的pH          7(填“>”、“<”或“=”);

将同温度下等浓度的四种盐溶液:

A.NH4Cl

B.NH4SCN

C.CH3COONH4

D.NH4HCO3按(NH4+)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填序号)。

按pH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填序号)

题型:判断题

手工业工会为成员争取更高工资是通过()。

A.提高劳动力需求 

B.减少劳动力需求 

C.增加劳动力供给 

D.减少劳动力供给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