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温度区间在()℃,是奥氏体型不锈钢晶间腐蚀的敏感温度区。A、150~450B、4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加热温度区间在()℃,是奥氏体型不锈钢晶间腐蚀的敏感温度区。

A、150~450

B、450~850

C、850~950

D、950~1050

考点:焊工技能考试电气焊工理论考试电气焊工理论考试题库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从教学的过程来说,不管学什么,教的人总要从易而难,逐步深入地把知识教给学生。因此,好的教师在开始的时候,应该给学生一个印象,觉得入门不难,往后才能越学越有信心。而学生如果自命不凡,看到入门很容易,就把老师一脚踢开,那么,他就什么也学不成。正如那个富翁的儿子一样,他以为从此不必再请老师了。殊不知他根本还不曾入门,只学会了一、二、三,对于所谓“六书”等起码的知识一点也不懂,所以他父亲叫他给姓万的亲友写请贴,他就闹笑话了。

       实际上,一、二、三这三个字的确很好认,而从三到万,从文字结构上说却经过了复杂的变化。要懂得这些变化,也好像其他各种知识一样,必须逐渐学习,并且需要老师教,不可能只凭什么天才就可以很快学会的。如果完全没人教,倒很可能什么也学不会。我们之所以应该重视教师的作用,理由也就在此。

1.“因此,好的教师在开始的时候……”这句中的“此”,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对“把老师一脚踢开”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学生自命不凡,用脚驱赶老师。 B.学生与老师有矛盾,用脚踢打老师。

       C.学生自命不凡,把老师踢开在一边。 D.学生自命不凡,把老师辞退了。

3.“六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认为从此不必再请老师了。”“此”是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第1段议论的中心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教学的过程来说,不管学什么,教的人总要从易而难,逐步深入地把知识教给学生。

      B.好的老师在开始的时候,应该给学生一个印象,觉得入门不难,往后才能越学越有信心。

      C.学生如果自命不凡,看到入门很容易,就把老师一脚踢开,那么,他就什么也学不成。

      D.富翁的儿子把老师一脚踢开,认为从此不必再请老师了,如果他闹笑话了。

6.第2段中“从三到万,从文字结构上却经过了复杂的变化”,这“复杂的变化”是指 [ ]

     A.笔画增加 B.笔画减少 C.构字特点 D.字体演变

7.第2段从正反两方面的对比中,突出议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两段文字阐述的主要观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学习要循序渐进              B.学习过程中应当重视教师的作用。

     C.学习过程中应当谦虚谨慎            D.学习应点滴积累

9.这两段文章结合“从三到万”的故事内容展开论述“教”与“学”的问题,对作者行文思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是先从“教”说到“学”,然后又从“学”说到“教”。

      B.作者是先从“教”说到“学”,然后又从“教”说到“学”。

      C.作者是先从“学”说到“教”,然后又从“学”说到“教”。

      D.作者是先从“学”说到“教”,然后又从“教”说到“学”。

10.第2段中“很可能”在句中表达上起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不属于正常的舌象是()

A.舌体柔软

B.苔质干湿适中

C.舌质淡嫩少苔

D.舌质淡红

E.舌苔薄白

题型:单项选择题

风管保温时保温层的纵横向接缝()

A.不应错开

B.可不错开

C.应错开

D.根据情况定

题型:单项选择题

作为并非专门从事文学翻译的初学者来说,在表达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区别口语和书面语
B.该文的时候文,该白的时候白,翻译对话像对话,翻译叙述像叙述
C.能根据不同的文体使用不同的语言
D.不必区分文体

题型:单项选择题

原子吸收分析的定量依据是()。

A.普朗克定律

B.玻尔兹曼定律

C.多普勒变宽

D.朗伯-比尔定律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