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师的教学实录(节选)完成下列各题。案例:师:苏洵的《六国论》论证虽然周密,但有

题型: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问题:

阅读教师的教学实录(节选)完成下列各题。案例:师:苏洵的《六国论》论证虽然周密,但有些地方不太符合史实,有些地方说理也欠妥当,谁能找出来并加以分析?(学生思考,自由讨论后纷纷举手发言)生:我觉得课文中关于六国的灭亡顺序与史实不符。文中说“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可是根据我们学过的中国古代史,秦灭六国的时间和顺序分别是: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公元前229年秦灭赵,公元前225年秦灭魏,公元前224年秦灭楚,公元前222年秦灭燕,公元前221年秦灭齐,统一中国。文中的说法不太符合历史。生:苏洵提出的“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的观点是应该肯定的;但他的“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的观点,我们却不能赞同,我们认为燕国后亡是秦远交近攻的合纵策略所决定的。因为六国中燕、齐离秦最远,要先灭燕就必须越过赵、魏,这就势必会违背秦国的策略,就会对秦不利。因此,秦只能在灭亡了魏、赵等国后才进兵灭燕。由此可见,“用兵之效”的说法是不合历史真实的。……师:以上同学敢于质疑,并且分析得头头是道,老师在这里提出表扬。可是这样一来我就开始担心,苏洵的《六国论》“漏洞”这么多,会不会影响中心论点的成立?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生:《六国论》第二部分的论据中虽有一些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地方,但总体来说还是反映了历史的规律,完全能够证实他“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胜,弊在赂秦”的观点。生:《六国论》是一篇借古讽今的政论文,作者撰写此文的本意是对北宋王朝屈辱妥协的外交政策进行委婉的讽谏。因此,本文虽有不妥之处,但论证说理严密紧凑,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战斗性,仍不失为一篇脍炙人口的政论佳作。师:古人论史,看法不一定正确,论述也不一定全面。但是,《六国论》能够针对现实,借评论六国讽喻北宋王朝,抓住关键性的问题来论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文章的意义是深远而积极的。不过,北宋统治者并没接受这些意见,“庆历纳款”后又过了31年,宋神宗熙宁八年(1073年),辽国又一次提出领土要求,神宗比他的前辈走得更远,竟然割了山西境内黄河东西700里土地给辽国。以后的北宋、南宋统治者同样不接受这些历史教训,因而最终招致了灭亡。因此,从这点看,《六国论》借评论“六国破灭”的史实,精辟地提出了“弊在赂秦”的观点,以警告北宋统治者,要他们汲取历史教训,以免重蹈覆辙;文章写得尖锐泼辣,机锋雄辩,很有警策作用。尽管苏洵的史论并不确切,但他“文为时作”,针对北宋王朝赂敌求和的现状,主张抗战守土,这在当时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问题:1.阅读以上教师有关《六国论》的教学实录(节选),并对其作出合理评价。

考点:高级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综合练习)教学评价(综合练习)题库
题型: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由直线x=
π
3
,x=
3
,y=0与y=sinx
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  )
A.
1
2
B.1C.
3
2
D.
3
题型: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多圆锥投影

题型: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A、B、C 、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生活中常用D来灭火,且①、②基本反应类型相同,③、④基本反应类型相同。它们之间的一部分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D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③、④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E→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若C物质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物质,则B→C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于此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 B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 ② 此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 反应 ③ 因为反应后有沉淀生成,所以生成物的总质量减小 ④ 参加反应的B与反应后所得体系中氧化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题型: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关于消化性溃疡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

A.十二指肠溃疡多为空腹和夜间痛

B.胃溃疡多为餐后痛

C.消化性溃疡患者均有上腹痛

D.球后溃疡易产生大出血

E.十二指肠溃疡易发展为穿透性溃疡

题型: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集诗词、绘画、雕刻、手工制造于一体的陶土工艺品。紫砂壶的原产地在()。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