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45岁,拟在全麻下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有闭角型青光眼病史,以下哪种麻醉方法是错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男性,45岁,拟在全麻下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有闭角型青光眼病史,以下哪种麻醉方法是错误的()。

A.氯胺酮静脉麻醉

B.丙泊酚静脉麻醉

C.丙泊酚-异氟烷(异氟醚)复合麻醉

D.丙泊酚静脉-硬膜外复合麻醉

E.芬太尼静脉麻醉

考点:江苏住院医师麻醉科Ⅱ阶段麻醉科习题集麻醉科习题集题库
题型:单项选择题

体内NH3的主要来源是

A.肠道吸收

B.肾脏产氨

C.氨基酸脱氨基

D.胺分解

E.碱基分解

题型:单项选择题

急性乙醇中毒主要是对哪个系统产生抑制作用()

A.运动系统

B.呼吸系统

C.消化系统

D.心血管系统

E.神经系统

题型:单项选择题

压力蒸汽灭菌时金属包的放置应()。

A.开口向下或侧放

B.放上层,平放,盘、碟、碗等应处于竖立的位置

C.放下层,平放,盘、碟、碗等应处于竖立的位置

D.放上层,纤维织物应使折叠的方向与水平面成垂直状态

E.放下层,纤维织物应使折叠的方向与水平面成垂直状态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临床麻醉人员编制一般应为(手术台与麻醉人员比例)()

A.1:0.5~1

B.1:1~1.5

C.1:1.5~2.0

D.1:2~2.5

E.1:3

题型:单项选择题

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的一封反映福建宁德地区福鼎县磻溪镇赤溪村扶贫状况的读者来信,引发社会的关注和中央的重视,当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拉开了新时期扶贫开发的序幕。赤溪村因此被称作"中国扶贫第一村"。时隔32年之后,2016年2月1日,赤溪村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宁德模式"的典范亮相"人民日报"头版,再次引发关注。当年,赤溪14个自然村散落在9平方公里的大山里,山高路险鸟稀疏,要跳出"贫困的陷阱"殊为不易,最初的办法是"输血",由政府和社会筹措资金送钱运物,但这种救济式扶贫治标不治本,到上世纪80年代末,整个赤溪贫困率仍在90%以上。针对当地贫困状况,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 * * 同志多次强调,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必须探索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他非常富有前瞻性指出:"抓山也能致富,把山管住,坚持10年,15年,20年,我们的山上就是’银行’了。在宁德地委强力推动下,赤溪村打响了以转变观念为突破口的"换血"攻坚战--"挪穷窝",用移民搬迁的方式把分散的14个自然村集中起来,通路、通电,搬迁成功了,生活环境改善了,新问题又来了:挪了穷窝,靠着人均不足1亩的土地,如何拔掉穷根,走一条自我致富之路?赤溪村两委干部再次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因地制宜培育旅游特色优势产业。今天,生态旅游已成为赤溪人致富的主导产业。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3万多元,其中45%以上来自旅游业。三十年来,赤溪村干部群众在党的扶贫政策支持下,在社会各方的大力帮扶下,从"输血"帮扶到"换血"搬迁再到"造血"开发,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扶贫脱贫之路,把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建成了小康村。2016年2月19日,习 * * * * 同赤溪村干部群众进行在线交流时指出:"中国扶贫第一村"这个评价是很高的,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弱鸟先飞,你们的实践印证了现在的扶贫方针,就是精准扶贫。"赤溪村矢志不渝推进扶贫开发,脱贫致富的艰辛历程,正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探索之路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七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已进入冲刺阶段。习 * * * * 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是把经济社会’短板’尽快补齐",而"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最突出的短板",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摘编自人民网(2016年2月1日、11月9日)、新华网(2016年7月25日)、央视网(2016年8月6日)等

赤溪村脱贫致富之路对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有何启示?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