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

题型:填空题

问题:

(6分)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

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H3=_________,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H4______△H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考点:焓变、反应热中和热燃烧热
题型:填空题

淋巴细胞的表面抗原的检测可用于T淋巴细胞的亚群分类、功能分析等。CD抗原是淋巴细胞表面的分化抗原。

记忆性T细胞表面特异性CD抗原是()。

A.CD45RA

B.CD45RB

C.CD45RO

D.CD25

E.CD69

题型:填空题

“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B、突出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

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D、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题型:填空题

(12分)古今中外历史上,民生问题都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 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认识。孙中山提出的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在当时是否实现?为什么?(3分)

(2)(2)从材料二的演说词中,你看到30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的社会问题是什么?罗斯福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和苏联为改变现状寻找的新途径及其效果。(4分)

题型:填空题

制剂工艺学

题型:填空题

当灵敏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两相电流差单继电器式接线。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