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

题型:论述题

问题:

(4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带动了西域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建设。2000多年前,中国又开通了前往亚非欧的海上“丝绸之路”。海陆两条丝绸之路不仅沟通了东西方、亚非欧文明,而且促进了不同文明的相互渗透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材料二 公元12世纪末13世纪初,中国的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提高了航行效率。明朝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时已综合运用了物标导航、罗经指南、天文定位、计程计速等较高水平的航海新技术,为航海家达·伽马从大西洋横渡印度洋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交流。

材料三  2013年9月-10月,习 * * 先后提出了,为密切欧亚各国及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联系,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并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举措。这将给中国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更紧密的联系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也将给我国带来一些风险和挑战,如一些国家政局不稳,基础设施落后,经贸法规薄弱,一些国家之间还有存在矛盾等。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一、二论证A. 中华文化对世界的贡献。B. 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依据。(A、B两个角度任选一个作答)(9分)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一的启示,分析建设海陆“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于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重要意义。(9分)

(3)运用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知识,结合材料三,就我国如何推动海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出四点建议。(12分)

(4)从A、B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12分)

A.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提出体现了创新思维,由此有人认为,创新只会推动人类思维的发展。请运用创新社会作用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B. 有人认为,既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存在风险,那就应该尽量不为。请依据材料三,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观点给予评析。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我国宗教政策(反对迷信)
题型:论述题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这句话告诉我们,保持乐观的心态应该

A.培养宽广的胸怀

B.热爱生活,善于从身边寻找快乐

C.拓展兴趣爱好

D.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题型:论述题

注入对比剂后要求15min开始扫描的是()

A.氙气增强CT

B.颅脑增强CT

C.关节造影CT

D.肝脏增强CT

E.脊髓造影CT

题型:论述题

技术论文标题拟订的基本要求是()。

A.标新立异

B.简短精练

C.准确得体

D.醒目

题型:论述题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我国水治理体制和()的重要创新。

A.生态环境制度

B.生态文明建设

C.水环境保护

D.水生态健康

题型:论述题

在控制器中,从设备出现故障到切换是经过()等电路完成的。

A.故障仲裁、告警延迟、告警锁定、故障切换逻辑

B.故障仲裁、告警锁定、故障切换逻辑,自动启动程序

C.故障仲裁、告警延迟、告警锁定、故障切换逻辑、自动启动程序

D.故障仲裁、告警延迟、告警锁定、自动启动程序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