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25℃、101kPa时,(1)12g石墨不完全燃烧生成CO,放出110.5

题型:选择题

问题:

已知:25℃、101kPa时,(1)12g石墨不完全燃烧生成CO,放出110.5kJ热量,CO继续燃烧又放出283.0kJ热量;(2)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金刚石,s)+O2(g)  CO2(g);△H=-395.0kJ·mo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

B.等质量时,金刚石所具有的能量比石墨所具有的能量低

C.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O(g)+O2(g)2CO2(g);△H=-283.0kJ·mol1

D.石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石墨,s)+O2(g) =CO2(g);△H=-393.5kJ·mol1

考点: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题型:选择题

患儿,男,7岁,下前牙长出“双排牙”,经检查,前排牙松动I度,后排牙位于牙列舌侧。

最可能的诊断是

A.额外牙

B.牙齿数目异常

C.乳牙滞留

D.乳牙排列不齐

E.牙齿形态异常

题型:选择题

远离区段是对车站发车站线而言,出站信号机内方的一段线路。

题型:选择题

患者,男性,56岁,食欲减退半年,巩膜轻度黄染,肝肋下及边缘,血红蛋白80g/L,红细胞总数3.1×1012/L,网织红细胞2%,骨髓象示:幼红细胞增生活跃,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幼红细胞体积小,胞浆少,边缘不整,粒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正常。诊断()

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肝病性贫血

题型:选择题

阅渎材料,回答问题。 (32分)

材料一 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一银”对流。中国通过“丝一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材料二 统一的国际货币制度在1816年至l870年间形成。当时实行金本位制。通过规定英镑与黄金的比价,英镑和黄金成为国际货币。金本位的确立,加上英国当时的经济实力,逐渐通过战争和殖民扩张确立的海上霸权和自由贸易政策,奠定了英镑的世界霸主地位,世界货币进入了英镑时代。英镑走向全球化,不仅是基于世界对英国经济实力强大的信任,更有赖于英国完善的金融制度和法制化的金融监管。作为“国际支付机构的中心支点”,伦敦遂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材料三 1944年,美英苏中等44国代表参加的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国际货币佥融会议,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把美元与黄金挂钩,规定35美元等于一盎司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使美元享有高于其他货币的特殊地位。

材料四 美元的这把头号交椅坐得并不安稳,……随着美国经济的重新走强,欧盟各国的经济也得到迅猛发展,欧元从无到有,迅速成长起来,在国际舞台上迅速占据了第二大货币的地位,成为美元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未来就只有两个选择,第一是由区域货币来充当全球货币,那么这种构想下就主要是货币区,就是说欧元会继续做大,亚元区会呼之欲出,那么这两个货币区的成长都会挤占美元区的空间……。”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丝一银”贸易出现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经济条件(4分)并分析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世界货币进入英镑时代”的原因。 (10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布雷顿森林会议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4分)它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4)结合20世纪70年代史实说明材料四中“美元的这把头号交椅坐得并不安稳”。(4分)“欧元区的继续做大、亚元区的呼之欲出”说明了什么?(2分)

题型:选择题

某一居民客户申请1相20安表计移位,经勘测人员现场测量在同一公安门牌内且在5米以内,该户应交纳移表费为()元。

A.30

B.40

C.60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