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是中西文明碰撞、中西

题型:判断题

问题: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是中西文明碰撞、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考点:东盟的成立和发展
题型:判断题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红磷

B.木炭

C.甲烷

D.铁丝

题型:判断题

下图报纸报导的是1936年12月12日张 * * 和杨虎城发动的“______________”。这一事件和平解决后,十年内战基本结束,______________初步形成。

题型:判断题

国际多式联运具有哪些优越性?

题型:判断题

构成社区的要素有

A.人口

B.地域

C.生活服务设施

D.特有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的认同

E.一定的生活制度和管理机构

题型:判断题

背景资料:

某工程项目合同工期为18个月,施工合同签订以后,施工单位编制了一份初始进度计划网络图(单位:月)如下: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由于该工程涉及某专利技术,进度计划网络图中的工作C、工作H和工作J需共用一台特殊履带吊装起重机械,而且按上述顺序依次施工,为此需要对初始网络图作调整。

事件二:该特殊履带吊装起重机械租赁台班费用相当贵,而且无论是否使用,租赁费用从进场就开始计算,直到出场。施工单位为减少该特殊设备在现场的闲置时间,拟重新调整工作C的起止时间,以尽量压缩该特殊设备的租赁时间。

事件三:工程竣工前,所有标准养护试件强度均符合设计要求,但部分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判定为不合格,监理工程师要求进行实体检测。施工单位认为应以标准养护试件强度为准,应判断结构符合要求。在建设单位的要求下,最终进行了结构实体检验,经检验合格,由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

绘出事件一中调整后的进度计划网络图,找出调整后网络图的关键线路(工作表示),并计算总工期。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