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东方杂志》刊文报道:“济南市面,向推西关及西门大街为最殷盛,自胶济津

题型:选择题

问题:

1917年《东方杂志》刊文报道:“济南市面,向推西关及西门大街为最殷盛,自胶济津浦相继通车,西关外之商埠亦日臻发达,马路宽坦,电话电灯之杆线,植立两旁,气象颇觉不寂。”上述材料说明近代济南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是

A.商埠发达

B.电讯领先

C.地理优越

D.交通拉动

考点:东盟的成立和发展
题型:选择题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产生时,突触后膜局部的变化为

A.极化

B.超极化

C.反极化

D.复极化

E.去极化

题型:选择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6)子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不亦说乎( )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诲女知之乎( )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知也( )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而”字的意思。
(1)择其善者(  )从之
(2)学(  )时习之
(3)温故(  )知新
(4)学(  )不思则罔
3.下列划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习之(按时) 人不知而不(怨恨)
B.学而不思则(迷惑而无所得) 思而不学则(危险)
C.不说乎(也,也是) 死而后(已经)
D.恕乎(大概,也许) 三人行,必有我师(啊)
4.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方法的两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态度的两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课文中谈个人修养的两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车轮横向和径向摆动量,大型车不大于()

A、5mm

B、10mm

C、2mm

D、8mm

题型:选择题

近年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西方管理学地提出知识时代管理者必须面对的全新问题是()

A.组织设计

B.组织程序

C.组织"软化"

D.组织创新

题型:选择题

汽轮机汽缸的绝对死点由基础台板上设置的()与()中心线交点构成。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