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杜景佺,冀州武邑人。性严正,举明经中第,累迁殿中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杜景佺,冀州武邑人。性严正,举明经中第,累迁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徙州司马,诏未下,欲即视事,先笞责吏以示威。景佺谓曰:“公虽受命为司马,州未受命,何急数日禄邪?”嗣业怒,不听。景佺曰:“公持咫尺制,真伪莫辨,即欲搅乱一府,敬业扬州之祸,非此类邪?”叱左右罢去,既乃除荆州司马。吏歌之曰:“录事意,与天通;州司马,折威风。”由是浸知名。

  入为司刑丞,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治诏狱,时称“遇徐、杜者生,来、侯者死”。改秋官员外郎,与侍郎陆元方按员外郎侯昧虚罪,已推,辄释之。武后怒其不待报,元方大惧,景佺独曰:“陛下明诏六品、七品官,文辨已定,待命于外,今虽欲罪臣,奈明诏何?”宰相曰:“诏为司刑设,何预秋官邪?”景佺曰:“诏令一布,无台、寺之异。”后以为守法,擢凤阁舍人。迁洛州司马。

  延载元年,检校风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尝季秋出梨华示宰相以为祥,众贺曰:“陛下德被草木,故秋再华。”景俭独曰:“阴阳不相夺伦,渎即为灾。故曰:“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令草木黄落,而木复华,渎阴阳也。窃恐陛下布德施令,有所亏素。臣位宰相,助天治物,治而不和,臣之咎也。”顿首请罪。后曰:“真宰相!”会李昭德下狱,景佺苦申救,后以为面欺,左迁秦州刺史。入拜司刑卿。圣历元年,复以凤阁侍郎同风阁鸾台平章事。契丹入寇,陷河北数州,虏已去,武懿宗欲尽论其罪,景佺以为胁从可原,后如其议。坐漏省内语,降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道病卒,赠相州刺史。(《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隆州司马房嗣业州司马——徙:流放。

B.由是知名——浸:逐渐。

C.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诏狱——治:审理。

D.与侍郎陆元方员外郎侯昧虚罪——按:查办。

2.以下各组句子,全都直接表明杜景佺“性严正”的一组是(     )

A.①州司马,折威风 ②公持咫尺制,真伪莫辨

B.①遇徐、杜者生 ③今虽欲罪臣,祭明诏何

C.①诏令一布,无台、寺之异 ②阴阳不相夺伦,滨即为灾

D.①景佺以为胁从可原 ②后曰:“真宰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景佺不惧隆州司马房嗣业的淫威,直面斥责他仗势凌人、横行不法的行为,受到官吏和百姓的称赞,杜景佺也由此显名。

B.“遇徐、杜着生,来、侯者死”的称述,表明了徐有功、杜景佺执法的公正,也道出了百姓对酷吏来俊臣、侯思止的不满。

C.杜景佺和陆元方在侯味虚的案子上,依法办事,却引发了武后的愤怒,杜景佺不卑不亢的回答,让武后改变了态度。

D.在对待“秋出梨华”这件事上,群臣都阿谀奉承,附和武后吉祥之说,唯独杜景佺敢说真话,武后称之为“真宰相”。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诏未下,欲印视事,先笞责吏以示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契丹入寇,陷河北数州,虏已去,武懿宗欲尽论其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翻译句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用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_____(be) there any water in the glass?

2. Apples are  _____(health)food.

3. I like drinking some  _____ (milk)every day.

4. There are some _____ (orange) on the table.

5. There isn't _____  (some) chicken in the fridge.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扁平苔藓外用药应除外:

A.维甲酸类

B.皮质类固醇激素

C.焦油制剂

D.维生素类

E.抗病毒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是税收征管的核心。

A、税源管理

B、税收征管

C、税收分析

D、信息管税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促进学生自主健康成长,始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追求和根本出发点之一。要达到这种效果,就必须依靠成功的()。

A.教育

B.课改

C.经验

D.方法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输水渠道交叉建筑物有哪些?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