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①,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证焉。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渐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复故花之位,则其一死,其一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选自袁牧《小仓山房文集》)

  【注】:①韡:繁盛,音wěi                  

1.对文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重赀      损:花费            

B.主人其故花    惭:惭愧。

C.客过而之    尤:责怪            

D.宜庭者        庭:种在庭院。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主人对新买牡丹做法的一组是 (    )

①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

②归其原,数日亦死

③暴摧折之,移其非时

④一月之间,忽予忽夺

⑤新者虽来,旧者不让

⑥喜而左之,怒而右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移植花木宜在春季,可主人却在冬季买了牡丹种在庭院里,导致其花期紊乱,不足一个月就死去了。

B.主人认为新牡丹株高蕾多,比原有的牡丹好;新牡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所以又把它移回了原处。

C.客人认为如果主人处理得当,旧牡丹虽被移出庭院,也可以不死,旧牡丹死了,主人不责怪自己反而怨花,是错上加错。

D.作者借客人之口,指出了人们看重自己而轻视生物的毛病,说明事物发展有自身的规律,人们应按客观规律办事。

4.翻译文言文中的画线语句。

(1)花开,薄如蝉翼。

   译文:                                                                    

(2)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

   译文:                                                                    

考点: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翻译句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从远古开始,人们就把“天”作为人类智慧追索的对象,诗人屈原提出172个“天问”。下列关于“天问”的回答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

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天地万物都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④“存在即被感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在社区干预试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人群的不同之处在于()。

A.目标人群不同

B.调查方式不同

C.观察指标不同

D.干预措施不同

E.分析方法不同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股票基金的投资目标侧重于追求( )。

A.资本利得

B.长期资本增值

C.净资本

D.资本净值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设int i;,语句for(i=1;i==10;i++)++i;循环的次数是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无色有毒的气体。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