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家富于财,性好施与。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困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袁术闻其名,就署东城长。肃见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乃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余人,南到居巢就瑜。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 * * 计,惟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权益贵重之。

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间,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对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 * * ,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 * * 不可也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帮不失州郡也。 * * 迎操,欲安所归?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

时周瑜受使至鄱阳,肃劝追召瑜还。遂任瑜以行事,以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曹公破走,肃即先还,权大请诸将迎肃。肃将入合拜,权起礼之,因谓曰:“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肃趋进曰:“未也。”众人闻之,无不愕然。就坐,徐举鞭言曰:“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更以安车软轮征肃,始当显耳。”权抚掌欢笑。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

肃卒。权为举哀,又临其葬。权称尊号,临坛,顾谓公卿曰:“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于事势矣。”

(选自《三国志•鲁肃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将数百人故过候肃          拜访

B.向察众人之议              考察

C.以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绘制

D.总括九州,克成帝业        能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肃乃指一困与周瑜           乃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余人

B.肃见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   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C.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       更以安车软轮征肃

D.为 * * 计,惟竟长江所极     权为举哀,又临其葬

3.下列各句,属于孙权认为鲁肃“明于事势”的一组是     (3分)

A.①肃乃指一国与周瑜                       ②曹公破走,肃即先还

B.①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②遂任瑜以行事

C.①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            ②肃劝追召瑜还

D.①建号帝王以图天下                        ②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肃曾经慷慨地送了—大仓米给前来求取粮食的周瑜,周瑜认为鲁肃家财很富裕,因此与他结下了深厚情谊,后来又把他推荐给孙权。

B.袁术听闻鲁肃的名声后,安排他担任地方行政长官,但鲁肃却认为袁术没有法纪制度,不值得与他共建大业,于是前往居巢投奔周瑜。

C.鲁肃非常诚恳地劝谏孙权不要投降曹操,认为孙权如果投降了曹操最多只能做到州郡长官,因此不要采纳众人的意见,而应早定大计。

D.击败曹操后,孙权特地为他举行隆重的迎接仪式,鲁肃却恃功自大,认为迎接仪式不够显赫,希望孙权以帝王身份用安车软轮迎接他。

5.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中加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今肃可迎操耳如 * * 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 * * 迎操,欲安所归?

译文:                                                                 

②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

译文:                                                                  

考点: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12分)2008----2009的岁末年初,中东地区再次成为世界的焦点,巴以冲突不断激化,加沙局面进一步恶化,巴以冲突开始升级、转化。“第六次中东战争”的威胁成为国际关系面临的敏感话题。

材料一 “中东”是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提出的一个地理概念。“中东”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点上。历史上,许多民族都曾经在中东地区繁衍生息,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丰富了这一地区的文明历程。同时,也成了民族纠纷和冲突的“多事之地”。

——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历史上,许多民族都曾经在中东地区繁衍生息,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丰富了这一地区的文明历程”的具体史实。(2分)

材料二 19世纪末,犹太人兴起“犹太复国运动”,要在巴勒斯坦重建犹太国家,得到英美大力支持。英国对该地区采取“分而治之“政策。一方面允许阿拉伯人单独建国,另一方面又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复国。1917年11月,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发出“贝尔福宣言”,声称英国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一个民族之家,并为达到目的而尽最大的努力”。 1947年,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独立的阿拉伯国和犹太国。1948年5月,以色列国成立。

(2)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以色列国之所以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的原因。(3分)

材料三 中东和平进程的启动与进展

1948年5月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
1948年5月15日---1973年10月6日四次中东战争
1978年埃以签署了《戴维营协议》,实现了双方的和平
1982年6月—9月第五次中东战争
20世纪80年代阿以双方同意“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中东和平进程正式启动
1993年巴以签署《关于在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临时自治政府安排的原则宣言》,以色列生存权得以承认
1994年拉宾、佩雷斯和阿拉法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95年11月4日犹太极端分子阿米尔刺杀了时任以色列 * * 拉宾
2003年美国、欧盟、联合国和俄罗斯公布了中东和平“路线图”
2005年以巴宣布停火,以将其军队、定居者在占领加沙地带38年后撤离
2007年11月28日以巴代表在白宫举行和平谈判。由此,巴以和谈在中断了7年之后重新开始。达成了《共同谅解文件》
2008年12月27日以色列军队的战斗机和直升机对加沙地区的目标实施了空袭
2009年1月3日以色列军队向加沙地带发动地面进攻
(3)“五次中东战争”反映了中东地区存在着哪些主要国际矛盾?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中东地区成为“多事之地”的?巴以冲突的关键是什么?(5分)

(4)简要概括材料三所体现的“中东和平之路”的主要特征。(2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甲、乙、丙三人拟共同出资组成一合伙企业,并于1999年3月10日达成一致,签署了合伙协议。甲、乙、丙三人按约定于4月 1日完成各自的出资义务之后,4月15日将合伙协议等申请文件提交工商部门予以登记,有关部门经审查后于4月25日核准登记申请,并于4月28日通知申请人并发给营业执照。那么,该合作企业是哪一天成立的( )

A.3月10日

B.4月1日

C.4月25日

D.4月28日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破碎生产率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PhotoShop默认的色彩模式是RGB。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刻板成见”是指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所持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媒体在报道时对当事人身份的过分突出,很有可能会强化公众对这种身份的认识,使之刻板化,并自觉不自觉地以身份来判断某些人的品行,这很容易在公众的人际交往中制造误解,甚至人为地在不同身份的人中制造对立情绪。比如,普通公众中一些人对“富二代”的反感很难说与媒体的报道没有关系。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媒体对公众身份的过分突出淡化了作为个体的人的丰富性
B.媒体在报道中应就事论事,不要过分强调新闻当事人的身份
C.“刻板成见”不利于公众对新闻进行更准确的判断和思考
D.在新闻报道中,应强调要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相结合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