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第三代。第一代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第二代为多晶硅、非晶

题型:填空题

问题: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第三代。第一代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第二代为多晶硅、非晶硅等太阳能电池,第三代就是铜铟镓硒CIGs(CIS中掺入Ga)等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以及薄膜Si系太阳能电池。

(1)亚铜离子(Cu+)基态时的价电子排布式表示为               

(2)硒为第4周期元素,相邻的元素有砷和溴,则3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3)Cu晶体的堆积方式是         (填堆积名称),其配位数为       ;往Cu的硫酸盐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可生成[Cu(NH3)4]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Cu (NH3)4]SO4中所含的化学键有离子键、极性键和配位键

B.在[Cu(NH3)4 ]2+中Cu2+给出孤对电子,NH3提供空轨道

C.[Cu (NH3)4]SO4组成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氧元素

D.SO42-与PO43-互为等电子体,空间构型均为正四面体(4)与镓元素处于同一主族的硼元素具有缺电子性,其化合物往往具有加合性,因而硼酸(H3BO3)溶于水显弱酸性,但它却只是一元酸,可以用硼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解释它只是一元弱酸的原因。

①H3BO3中B的原子杂化类型为         

②写出硼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5)硅与碳是同一主族元素,其中石墨为混合型晶体,已知石墨的层 间距为335pm,C-C键长为142pm,计算石墨晶体密度(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得出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NA为6.02×1023mol-1

考点:物质性质的研究
题型:填空题

纵观15——20世纪,在人类历史经历的重大转变过程中,大致有五次发展机遇,但对中国和西方却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前后,中国和西方几乎同时出现工业文明的曙光,但中、西方发展状况迥异。到17、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取得长足发展。

(1)据材料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种“长足发展”在政治和思想领域的主要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中国正沐浴在“康乾盛世”的余晖中,西方却经历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工业革命。 康乾盛世前后100多年魔术般的变化,令全世界的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有识之士们大为震惊。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当时的中国没能发生同样的变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材料三中提及的“经济统治”和“分享”,意味着世界连成一体。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界是通过哪些条件连成一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推进到电气时代,这给世界各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列举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抓住这一发展机遇而进行的主要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邓 * * 后来在回顾党的历史的时候多次说过:“一九五七年后,“左”的思想开始抬头,逐渐占据了上风。”这主要是指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大跃进”和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到庐山会议“反右倾”再到八届十中全会以后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左”倾错误。——胡绳主编:《中 * * 党的七十年》

(5)20世纪50至70年代,新科技革命使西方迎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而中国却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频频出现失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频频出现失误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邓 * * 文选》(1985年3月4日)

材料六 “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开放。开放不仅是发展国际间的交往,而且要吸收国际的经验。” ——《邓 * * 文选》(1988年6月3日)

(6)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为抓住这一机遇,这一时期的中国政府在坚持对内深化改革的同时,在对外开放方面作出过哪些重大的战略决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七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l世纪的是中 * * 伟大复兴的理想。 ——《复兴之路》解说词

(7)根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填空题

水分子在通电条件下分解为氧______(填“分子”或“原子”,下同)和氢______;每两个氧______构成一个氧______,大量的氧______聚集成氧气;每两个氢______构成一个氢______,大量的氢______聚集成氢气.

题型:填空题

《半月谈》载文指出:“当一个人精神和灵魂陷入和束缚在狭小的自我利益之中时,就会只顾自己而不顾社会,甚至损害社会的利益,破坏社会的稳定。”“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这表明

①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是错误的价值观 ②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会导致人们在人生选择上误入歧途 ③个人主义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体系 ④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错误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题型:填空题

()售出后,不办理退票。

A、附加票

B、车票

C、站台票

D、客票

题型:填空题

为避免医源性传染病感染,在内镜检查时,使用专用内镜的病人是()

A.对开放性结核病病人

B.对乙型肝炎病人

C.对艾滋病病人

D.以上3种病人均需要

E.以上3种病人均不需要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