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松风阁记(一) [明]刘基 雨、风、露、雷,皆出乎天。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松风阁记(一)

[明]刘基

雨、风、露、雷,皆出乎天。雨、露有形,物待以滋。雷无形而有声,惟风亦然。

风不能自为声,附于物而有声,非若雷之怒号,訇磕于虚无之中也。惟其附于物而为声,故其声一随于物:大小清浊,可喜可愕,悉随其物之形而生焉。土石屃赑①,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豗。皆不得其中和。使人骇胆而惊心。故独于草木为宜。

而草木之中,叶之大者,其声窒;叶之槁者,其声悲;叶之弱者,其声懦而不扬。是故宜于风者莫如松。

盖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jiū),叶细而条长,离奇而巃嵸②,潇洒而扶疏,鬖髿(sān suō)而玲珑。故风之过之,不壅不激,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故听之可以解烦黩,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逍遥太空,与造化游。宜乎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违也。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濑;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方舟上人③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偃蹇而优游,逍遥而相羊,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④?

予,四方之寓人也,行止无所定,而于是阁不能忘情,故将与上人别而书此以为之记。时至正十五年七月九日也。

(二)

松风阁在金鸡峰下,活水源上。予今春始至,留再宿,皆值雨,但闻波涛声彻昼夜,未尽阅其妙也。至是,往来止阁上凡十余日,因得备悉其变态

盖阁后之峰,独高于群峰,而松又在峰顶。仰视,如幢葆临头上。当日正中时,有风拂其枝,如龙凤翔舞;影落檐瓦间,金碧相组绣。观之者,目之为明。有声,如过雨,又如水激崖石,或如铁马驰骤,剑槊相磨戛;忽又作草虫鸣切切,乍大乍小,若远若近,莫可名状。听之者,耳为之聪。

【注】①屃赑(xì bì):强壮有力的样子。②巃嵸(lóng zōng):聚集的样子。③方舟上人:法号叫方舟的老和尚。④《高士传》:许由耕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尧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史记》: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不得其中和 中和:和谐适度

B.故听之可以解烦黩,涤昏秽 黩:轻率

C.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濑 走:淌过

D.无外物以汩其心 汩:扰乱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能够说明风声“适意”的一组是

①惟其附于物而为声,故其声一随于物

②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

③不壅不激,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

④稍大,则如奏雅乐

⑤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

⑥听之者,耳为之聪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⑥

D.①⑤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文从大处入笔生发议论,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本文的描写主体。

B.(一)文中第四、五段先描写松的枝干、针叶以及松树的形状、姿态;再写由于风的作用而发出自然美妙的松涛声。

C.(一)(二)文中运用了比喻和摹状的手法,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极力赞美了松和风给人带来的无穷美感。

D.作者游松风阁感到安逸舒适、悠闲自在,颇为清高自得;因而认为大可不必用许由和伯夷、叔齐的方式来自命清高。

考点: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以下文员应遵守的电话礼仪中,哪一项是不适宜的?()。

A.考虑打电话的时间是否合适

B.打出电话,而对方无人接听,等铃声响了二、三下可挂电话

C.有时候上司过于繁忙,要求文秘人员编织一些“美丽的谎言”

D.对待投诉电话先安抚他,以友善的态度表达歉意,并告知一定马上调查此事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2011年12月10日,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正式启动,以共同维护湄公河航运安全。这表明

A.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B.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C.互不干涉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D.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下列关于ATM的说法,错误的是( )。

A.ATM在链路上不进行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B.ATM提供的服务是面向连接的,通过虚电路传送数据

C.信元中不包含无用的比特

D.ATM网能实现带宽按需分配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通过熔体的电流越大,熔体的熔断时间越()。

A.长

B.短

C.不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试述隋唐时期教育制度上的创新。(或者:简述隋唐时期教育发展的特点。)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