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荀攸字公达,祖父昙,广陵太守。攸少孤。及昙卒,故吏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荀攸字公达,祖父昙,广陵太守。攸少孤。及昙卒,故吏张权求守昙墓。攸年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日:“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 * * !”衢寤,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董卓之乱,关东兵起,卓徙都长安。攸与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谋曰:“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毅、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之举也。”事垂就而觉,收颙、攸系狱,颙忧惧自杀,攸言语饮食自若,会卓死得免。

太祖迎天子都许,遗攸书日:“方今天下大乱,智士劳心之时也,而顾观变蜀汉,不已久乎!”于是征攸为汝南太守,入为尚书。建安三年,从征张绣。攸言于太祖日:“绣与刘表相恃为强,然绣以游军仰食于表,表不能供也,势必离。不如缓军以待之,可诱而致也;若急之,其势必相救。”太祖不从,遂进军之穰,与战。绣急,表果救之。军不利。太祖谓攸曰:“不用君言至是。”乃设奇兵复战,大破之。后从救刘延于白马,太祖拔白马还,遣辎重循河而西。袁绍渡河追,卒与太祖遇。诸将皆恐,说太祖还保营,攸日:“此所以禽敌,奈何去之!”太祖目攸而笑。遂以辎重饵贼,贼竞奔之,陈乱,乃纵步骑击,大破之。斩其骑将文丑,太祖遂与绍相拒于官渡。

七年,从讨袁谭、尚于黎阳。明年,太祖方征刘表,谭、尚争冀州。谭遣辛毗乞降请救,太祖将许之,以问群下。群下多以为表强,宜先平之,谭、尚不足忧也。攸日:“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其无四方志可知矣。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十万,绍以宽厚得众,借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今兄弟遘恶,此势不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图也,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此时不可失也。”太祖曰:“善。”乃许谭和亲,遂还击破尚。

攸深密有智防,自从太祖征伐,常谋谟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太祖每称曰:“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

能过也。”攸从征孙权,道薨。太祖言则流涕。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荀攸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资:凭借。

B.事垂就而觉垂:临近。

C.太祖迎天子都许都:定都。

D.今兄弟遘恶,此势不两全遘:遭遇。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荀攸“深密有智防”的一组是    (   )

①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 * *    ②攸言语饮食自若

③乃设奇兵复战   ④若急之,其势必相救

⑤遣辎重循河而西     ⑥此所以禽敌,奈何去之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荀攸祖父去世后,他祖父原来的部下张权请求守卫其坟墓,荀攸怀疑有诈,盘查追问,叔父荀衢醒悟,果然张权是杀了人的亡命之徒。

B.建安三年,曹操征讨张绣。荀攸向曹操进言,刘表与张绣互相依仗,最好等待时局变化,诱降张绣。曹操没有听从荀攸的意见,结果军队失利。

C.曹操征伐刘表,袁谭派辛毗向曹操乞降并请求曹操救援。部将大多认为刘表强大,袁谭袁尚不足为患;荀攸却劝说曹操同意袁谭的请求。

D.荀攸富有才智,曹操经常称赞荀攸外表愚钝而内心聪慧,不自夸长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荀攸去世后,曹操一说起他就会流下眼泪。

考点: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有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一个物体放在镜前,在镜后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则这个物体与透镜的距离是(  )

A.15cm以内

B.15cm至30cm之间

C.30cm处

D.30cm以外的某处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北京学生李明在做课题《调查家族人口的增长和迁移》时,发现家族先后迁移了几个地点:爷爷在年轻时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工作并定居;爸爸为了寻找好的工作,移居北京;叔叔求学移民美国,并且定居美国。分析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爷爷的迁移属于(多选)[ ]

A.自发迁移

B.政治因素迁移

C.经济因素迁移

D.有组织的国内人口迁移

(2)影响爸爸迁移的因素是_________,类似于李明爸爸的迁移,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人口迁移规模加大,人口迁移流向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大量迁移到发达国家,这种迁移给迁入国带来哪些有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22.If we know more about _______causes the problem, we may take measures before it is _______late.

A.what; too

B.which; very

C.that; already

D.that; so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实事求是,不偏不倚是体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诚实守信”原则的要求。()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企业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和增加社会福利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属于企业的()。

A.经营目标

B.法定义务

C.社会责任

D.行为范围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