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①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节选自《史记•张仪列传第十》)

【注】醳:(shì)通“释”,释放。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 微感:暗中劝导

B.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执:拘捕

C.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诫:叮咛

D.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意:在意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B.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C.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D.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尝终日而思矣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张仪和苏秦本为同门,但在苏秦扬名之后,张仪才出道,在楚相门下任职,却被诬陷偷取了玉璧,并遭鞭笞之辱,但他始终没有承认,最后楚相只好释放了他。

B.张仪前往赵国谒见苏秦,希望能得到他的推荐,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料竟遭到了拒绝和羞辱,张仪一气之下怒而入秦,并最终成为秦相。

C.张仪投靠秦国,是认为只有秦国才能制约赵国,为自己赢回尊严。却没想到这全是苏秦的安排,直到苏秦舍人点明,他才恍然大悟,并对苏秦充满感激之情,自认为不及苏秦。

D.张仪掌握秦国大权后,为报答苏秦的知遇之恩,向苏秦舍人保证,此生决不攻打赵国。于是决定先向曾经羞辱过自己的楚国报复,并写信告知楚相此事。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

(5分)

(2)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

(5分)

考点:文言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采用专用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 )。

A.1Ω,4Ω
B.10Ω,4Ω
C.4Ω,1Ω
D.4Ω,10Ω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胎盘附着面复旧不全和胎盘附着面血栓脱落是晚期产后出血常见原因,下列叙述不恰当的是()

A.多发生在产后1周左右

B.出血时间不一

C.可以延缓至产后2个月

D.出血多少与胎盘附着面大小有关

E.与产褥感染互为因果关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母亲患艾滋病,为预防母婴传播,错误的预防措施是()

A.尽可能终止妊娠

B.尽量采取产道正常分娩

C.产后避免母乳喂养

D.产前可口服AZT预防

E.要防止母婴之间血液的接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患儿2岁,发热、呕吐、烦躁1天。查体:体温40℃,嗜睡,前囟隆起,颈强直,心肺(-),克氏征(+),布氏征(+),血常规WBC28.0×109/L,目前患儿需做哪项检查能快速诊断()

A.腰穿

B.血沉

C.结核菌素试验

D.头颅CT

E.血培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最早提出“网络恐怖主义”一词。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中国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