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释]①梁惠王上:《梁惠王》是《孟子》第一篇的篇名,《孟子》和《论语》一样,原无篇名,后人一般取每篇第一章中的前两三字为篇名。②梁惠王:即战国时魏惠王魏罃,前369—前319年在位。魏原来都城在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因秦国的压力,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故魏也被称为梁,魏惠王也被称为梁惠王。“惠”是其死后的谥号。③仁义:“仁”是儒家的一种含义广泛的道德观念,是各种善的品德的概括,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义”,儒家学说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准则。④大夫:先秦时代职官等级名,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家:大夫的封邑。封邑是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又称采(cǎi)地。⑤乘:音shèng,量词,一车四马为一乘。当时战争的形式主要是车战,一辆兵车由四匹马拉,车上有三名武装战士,后有若干步兵。古代常以兵车的多少衡量诸侯国或卿大夫封邑的大小。⑥餍:满足。

小题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②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小题2:请你说说孟子文中的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考点: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患者,男性,85岁,结核病患者,伴全心衰竭。为其进行特殊口腔护理时发现口腔内有绿脓杆菌感染,护士应选择的漱口液是()。

A.朵贝尔液

B.1%~3%过氧化氢溶液

C.1%~4%碳酸氢钠溶液

D.0.1%醋酸溶液

E.0.02%呋喃西林溶液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4分)

卜算子

苏轼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①据史料记载,此词为神宗元丰六年(1083)作于黄州。此词为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时所作。②漏断:指夜深。漏,古代计时器。以铜壶盅水,水从壶中漏出,壶中箭上刻度显出时辰。夜深时,漏壶水少,不闻滴漏声,称“漏断”。③幽人:被谪幽居的人。这是作者自指。④省(xǐnɡ):理解,了解。

小题1:这首词采用了借物寓怀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2分)

小题2:下面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这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B.词的下阕尽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其实这只孤鸿就是词人自己。

C.“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一句承上启下,其中的“惊”写出了孤鸿的失魂落魄;“恨”写出了孤鸿内心充满缠绵悱恻的悲情,然而世态炎凉,只能自吞苦水。

D.这首词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下列哪些自体血可供输血()。

A.肝破裂出血

B.脾破裂出血

C.异位妊娠破裂出血

D.胃肠破裂大出血

E.动脉瘤切除术中大出血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骨与关节结核在哪种情况下,不适宜做病灶清除手术()

A.不能自行吸收的脓肿

B.长期不愈的窦道

C.脊髓神经压迫症状

D.不易控制的单纯滑膜结核

E.合并肾结核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中梗阻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