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冕字元章,绍兴诸暨人也。父力农①,冕为田家子。少即好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冕字元章,绍兴诸暨人也。父力农①,冕为田家子。少即好学,长七尺余②,仪观甚伟,须髯若神。通《春秋》诸传。尝一试进士举不第,即焚所为文,益读兵法,有当世大略。着高檐帽,被绿蓑衣,履长齿木屐,击木剑,行歌会稽市;或骑黄牛,持汉书以读。人或以为狂生。同里王公止善,甚爱重之,为拜其母。王后为江浙检校,君往谒,衣敝,履不完,足指践地。王公深念,遗草履一緉,讽使就吏禄。君笑不言,置其履而去。归会稽,依浮屠庑下③,教授弟子。倚壁庋土,釜爨以为养。人或遗之,不受也。时高邮申屠公駉,新任绍兴理官,过武林,问交于王公,公曰:“越多传先君子,非所敢知。吾里人有王元章者,其志行不求于俗,公欲与语,非就见不可。”駉至,即遣吏以自通。君曰:“我不识申屠公,所问者他王先生耳。”谢不与见。吏请不已,君斥曰:“我处士,宁与官府事,扰乃公为也。”駉既重王公,且奇其为人,进谒礼益恭。以白于其大尹宋公子章。具书币,制冠服,俱造其庐以请。君为之强起,入黉舍④,讲授岁余。会他官礼待不如意,乃为书谢申屠公,东游吴。

(选自《历代笔记小说选》)

【 注释 】

①力农:致力农事。  ②长七尺余:历代尺寸标准不一,按旧尺换算,七尺余当是一米八上下。    ③浮屠庑下:佛寺廊屋下  ④黉舍:府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请不已已:停。

B.衣敝,履不完完:完好。

C.俱造其庐以请造:修建。

D.具书币,制冠服具:准备。小题2: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持汉书以读     ②人或以为狂生

③釜爨以为养      ④以白于其大尹宋公子章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小题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处士,宁与官府事   谢不与见     ②置其履而去   履长齿木屐

A.两个“与”字相同,两个“履”字不同。

B.两个“与”字相同。两个“履”字相同。

C.两个“与”字不同,两个“履”字相同。

D.两个“与”字不同,两个“履”字不同。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讽使就吏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所问者他王先生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会他官礼待不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乃为书谢申屠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仪观甚伟,须髯若神。     ②君笑不言,置其履而去。

③公欲与语,非就见不可。   ④駉既重王公,且奇其为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②/③小题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冕是一个农家子弟,从小勤奋好学,精通儒家经典,考进士不中,就烧掉为考试写的所有文章,弃文习武。

B.王冕衣饰奇持,行为拔俗,被人称作“狂生”。同里的王止善,看重他的才华。王止善作官后,劝他人仕,他却不言而去。

C.王冕回故乡后,寄居寺庙,设帐授徒,自炊自食,生活艰难,但别人送他东西,他却不接受,表现了“贫贱不能移”的高尚情操。

D.王冕不慕荣利,淡泊自守,后因申屠公和大尹宋子章登门恭请,勉强就任州学教职。不过一年多,就辞去职务,东游吴地。

考点: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雏形首屈一指消声匿迹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B.渲泄茅塞顿开相濡以沫坐收渔人之利

C.证券化险为夷固若金汤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D.寒暄众口烁金开门揖盗山雨欲来风满楼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舒张早期奔马律的临床意义不包括()

A.反映心室顺应性减退

B.反映心室收缩功能严重低下

C.反映心室舒张期容量负荷过重

D.反映心室充盈压、左房压下降

E.治疗后随心功能好转,奔马律可消失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A.具体行政行为

B.工作人员职务行为

C.行政处分行为

D.民事侵权行为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下面对课文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朱自清先生在《春》一文中很多地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课文最后三段把春天描写成“像刚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这三个比喻分别表现了春天景象是新的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是活泼生动的,春天是健壮有力的这几个特点。

B.《理想》的第一节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前两个比喻为后面的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面,告诉我们理想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C.梁衡在《夏感》一文中,用热情洋溢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夏日里大自然的景象和人们生活、劳作的情状,把我们带进一种美好的意境中。

D.《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一名句强调的是学习方法,强调了学习和思考之间的关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熔核直径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