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9日,习 * * * * 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大型展

题型: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问题:

2012年11月29日,习 * * * * 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并深情阐述了“我的中国梦”。

材料一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 * * 伟大复兴,就是中 * * 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 * * 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材料二 “中国梦”,这是令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心驰神往的字眼。习 * * * * 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生动概括了中 * * 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深情诠释了“中国梦”的缘起、发展和内涵,给人们以奋进的激情和力量。

材料三 “实现中 * * 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近代以后,中 * * 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 * * 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 * * 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 * * 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小题1:认真阅读材料,谈谈应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加点的句子。(3分)

小题2:“中国梦”有大有小,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请结合材料,围绕这一主题,说说你的 “中国梦”是什么?(4分)

小题3:在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班会上,大家推荐你做主持人,请写出你的开场白。(3分)

考点:综合读写文字创意
题型: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心力衰竭患者,服用地高辛治疗:1周,前3日每天服用0.5mg,后4日每天服用0.25mg,现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心率80次/分,心电图显示ST段呈鱼钩样改变,目前正确的治疗措施应是()

A.停用地高辛

B.减小地高辛剂量

C.增加地高辛剂量

D.继续给予地高辛原剂量

E.改用每日静脉注射毛花苷C(西地兰)0.2mg

题型: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简述从青春期到青年期,必须解决的矛盾。

题型: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

[ ]

A.①→④

B.②→③

C.③→②

D.④→①

题型: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本题为选做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试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选做题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2002年6月,布什正式向国会提出组建国土安全部的建议,2002年11月25日,布什签署了参众两院通过的关于成立“国土安全部”的《国土安全法》。2003年4月,美国首次成立专门负责北美洲大陆安全的“北方司令部”,10月1日正式运行。
材料2
2002年1月,布什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演讲时,以强烈的措辞抨击朝鲜、伊朗和伊拉克,把这三个国家称为“邪恶轴心”。
材料3
2002年6月1日,布什在西点军校向毕业生发表讲话时说:“如果美国致敌人的威胁已经形成,我们就来不及了。”
布什宣称:“针对恐怖主义的新威胁需要新思维。以大规模报复为中心内容的威慑与遏制理论对于滥杀无辜的恐怖分子和失去理性的无赖国家领导人不起作用。对付恐怖威胁的最好防御是进攻。美国在必要时将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行动,在恐怖威胁抵达美国边境之前发现并予以摧毁。如果有必要,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单独采取行动。”
材料4
麦金德认为,在世界各大洲中,欧亚大陆被喻称“世界岛”,而中亚是其“心脏地带”。布热津斯基所著《大棋局》一书认为,美国要想实现领导世界的意图,就要在欧亚大棋局中保持主动。美国通过阿富汗战争已经在邻近阿富汗的9个国家建立了13个军事基地,驻军已突破 6万人。2003年3月,美国以有可能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与“基地”组织有联系为名,对伊拉克发动了“先发制人”的打击并推翻萨达姆 * * ,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在中东地区的地位。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小布什上台以来,特别是“9·11”事件后,美国的全球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结合上述材料说明这些调整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2)材料2和材料3突出反映了什么问题如何认识这一问题
(3)材料4突出反映了什么问题如何认识这一问题
选做题Ⅱ:
下面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关党的土地政策的一组材料:
材料1
(一)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分配农民个别耕种。
(二)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
(三)分配土地之后,除老幼疾病没有耕种能力及服公众勤务者以外,其余的人均须强制劳动。
(四)以人口为标准分配土地,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五)以乡为单位分配土地。
——摘自(1928年12月)《井冈山土地法》
材料2
(一)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农民耕种使用。
(二)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经工农兵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
(三)以人口为标准分配土地,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四)以乡为单位分配土地。
——摘自(1929年4月)《兴国土地法》
材料3
省苏(维埃政府)应该通令各地各级政府,要求各地政府通令布告,推促农民耕种,在令上要说明过去分好了的田即算分定,得田的人,即由他管所分得的田,这田由他私有,别人不得侵犯。以后一家的田,一家定业,生的不补,死的不退,租借买卖,由他自主。田中出产,除交土地税于政府外,均归农民所有。吃不完的,任凭自由出卖,得了钱来供给零用,用不完的由他储蓄起来,或改田地,或经营商业,政府不得借词罚款,民众团体也不得勒捐。农民一家缺少劳力耕田不完,或全无劳力一点不能自耕的,准许出租。租金多少,以两不吃亏为原则,由各处议定。
——摘自(1931年2月)毛 * * 《关于加强春耕工作的意见》
请回答:
(1)材料1《井冈山土地法》的颁布有何意义条文中尚有哪些不适合当时中国农村实际的政策规定
(2)比较材料2与材料1,土地政策有什么原则的修正为什么作这样的修正
(3)比较材料3与材料1,土地政策又有哪些原则的修正为什么作这些修正
(4)从上述土地政策的调整中可以获得什么教益

题型: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新闻评论的深化作用在于通过对事实的分析、提炼、升华,使受众领悟到某种道理,理解事物所包含的()。

A.社会意义

B.作者立场

C.具体特征

D.舆论效果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