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君山房记 苏轼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君山房记

苏 轼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现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

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世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辞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小题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B.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不求闻达于诸侯

C.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相如因持璧却立

D.其文辞学术,当倍蓰于昔人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小题2:下列对书的有关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书不是“怪珍之物”,但一样可以赏心悦目。

B.书不像金石草木之类有实用价值,所以后世读的人少。

C.书可以益智修身成为精神食粮,所以学习要从读书开始。

D.在苏轼时代,书刻印方便,容易获取。小题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时代,书的数量有限,能接触到书的人很少。

B.无论贤与不肖,无论仁者智者,只要开卷,必有得益。

C.李公择发愤读书,博学笃行,虽已闻于当世,但仍藏书僧舍,留待将来作进一步探究。

D.本文论述了书的作用,认真读书的重要性,批评当代科举士子不读书的坏风气。

考点: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汉武帝时期制作的“太阳历”,是我国保存下来的第一部完整历法。( )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多用电表的电阻挡有三个倍率,分别是×1Ω、×10Ω、×100Ω。用×10Ω挡测量某电阻时,操作步骤正确,发现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大,为了较准确地进行测量,应换到______________挡。如果换挡后立即用表笔连接待测电阻进行读数,那么缺少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若补上该步骤后测量,表盘的示数如图,则该电阻的阻值是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73~77:

某一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v=100km/h。双向六车道,汽车荷载采用公路-I级。其公路上有一座计算跨径为40m的预应力混凝土箱形简支梁桥,采用上、下双幅分离式横断面行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横断面布置如题33~37图所示。

提示: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进行计算。

计算该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形梁桥的跨中断面时,所采用的有关数值:F=9.6m2,h=2.25mm,I0=7.75m4;中性轴至上翼缘边缘距离为0.95m,至下翼缘边缘距离为1.3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Ec=3.45×104MPa;预应力钢束合力点距下边缘距离为0.3m。假定,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短期效应组合作用下,跨中断面弯矩永久作用标准值与可变作用频遇值的组合设计值Ssd=85000kN·m,试问,该箱形梁桥按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时,跨中断面所需的永久有效最小预应力值(kN),应与下列()项数值最为接近。

A.61 000

B.61 500

C.61 700

D.62 000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土壤重金属铊污染可造成个体()

A.脊柱受压缩短变形

B.视野向心性缩小

C.牙呈白垩样变

D.黑脚病

E.脱发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叙述并指出膻中、合谷、阳陵泉的定位。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