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①连敖:接待宾客的小官。

小题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屡次

B.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犯法

C.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干预,影响

D.於是信孰视之熟悉小题2:全都能体现韩信是难得的人才的一组句子是(  )

①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②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③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④     虽为将,信必不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

B.滕公感到韩信的话不同凡响,见他相貌堂堂,就放了他。和韩信交谈,很欣赏他,把这事报告汉王,汉王一开始就很赏识韩信,觉得他才能出奇超众,就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

C.韩信屡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但项羽没有采纳。汉王刘邦入蜀,韩信脱离楚军归顺了汉王。

D.萧何认为韩信是个奇人,要汉王选择吉日,斋戒后,设一个拜将坛,礼仪安排周到,这样才可以留住韩信。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3分)

                                                                   

⑵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4分)

                                                                   

考点: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包括:①项目风险响应;②项目风险评估;③项目风险识别;④项目风险控制,其正确的管理流程是()。

A.③-②-①-④ 

B.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D.①-③-②-④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患者男性,22岁。糖尿病史4年,发热2天,因食欲减退而停用胰岛素。昨日恶心、呕吐,软弱无力、嗜睡来诊。查体:BP80/60mmHg,P124/min,呼吸深快,T38℃。消瘦,神志恍惚。腹部压痛、可疑反跳痛。

诊断考虑哪些疾病()(提示:白细胞总数17.0×109/L,尿酮体4+,血糖22.0mmol/L,血钾4.5mmol/L,血肌酐180mmol/L,血CO2结合力10.2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尿量400ml/2小时。)

A.1型糖尿病

B.2型糖尿病

C.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E.低血糖昏迷

F.脑卒中

G.尿毒症

H.急性腹膜炎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连战先生从台北出发,先后到达祖国大陆的南京、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双手终于握到了一起,并发表了“三项体认”和“五个促进”的新闻公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和平之旅”的第一站南京,刚下飞机的连战说:“对中国国民党来讲,南京是一个具有历史连接、感情连接的地方……是‘国父’以及创党 * * 中山先生的陵寝所在地……”

(1)①请写出中山先生在南京所创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名称。(2分)

②为了巩固共和制度,中山先生颁布了《临时约法》。指出《临时约法》的重要历史意义。(4分)

材料二  党史研究专家李新在《国共关系七十年?序》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中 * * 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举足轻重的两个政党。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 * * 的昌盛……

(2)①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国共两党实现了首次合作。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2分)当时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了一场什么革命运动?(2分)简述这场革命运动的重要意义。(2分)

②1937年,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制造了什么事变?(2分)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国共再次携手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对中 * * 有何意义?(4分)

材料三  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中 * * 党 * * 胡 * * 与中国国民党 * * 连战会谈新闻公报

(3)“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目前,祖国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4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外感病证的治疗要点是及时有效地祛除外邪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是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在“从君主到民主”的历史转型中,下列哪一事件可以作为开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