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毒食饮,人多厌之。信钓于城下,有漂母见信饥,饭信。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因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知名。为连敖,坐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王。王拜以为治粟都尉,亦未之奇也。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汉王

至南郑,诸将及士卒皆歌讴思东归,多道亡者。信度何等已数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有人言王曰:“丞相何亡。”王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王。王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王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王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记》)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漂母见信饥,饭信                  饭:给饭吃

B.数以策干羽,羽不用                  干:冒犯

C.居一二日,何来谒王                  谒:拜见

D.王素慢无礼                                    素:向来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信钓于城下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①信仗剑从之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①何为斩壮士                       ②为之声义

D.①诸将亡者以十数             ②洎牧以谗诛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初韩信家中贫困,常常跟随熟人混吃闲饭,许多人都嫌弃他。曾有一位洗衣物的妇人看韩信可怜,拿出自己的饭给他吃。韩信感激地向妇人表示,将来出头之日一定会重重报答,妇人生气地斥责了他。

B.淮阴屠户里有恶少欺侮韩信说,你若不怕死,就刺杀我;怕死的话,就从我裤裆下爬过去。韩信盯住恶少思索良久,还是从恶少胯下爬了过去。这表现出早年韩信不敢与恶势力斗争的软弱性格。

C.韩信开始跟随项梁时没有什么名气。汉王入蜀之后,韩信离楚归汉,仍旧没有声名。直到滕公见韩信临刑不惧,据理反诘,感到此人与众不同,告知汉王,汉王才任命韩信做了治粟都尉,但仍未感到他有什么特别之处。

D.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萧何对他的才干大为赞赏。萧何在汉王面前力荐韩信,劝谏汉王如果要夺取天下,韩信是唯一可以谋划大事的人。汉王最终听从了萧何的建议,以隆重的礼仪任命韩信为大将。

11.翻译下边句子(10分)

(1)信度何等已数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4分)                                                                              

(2)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4分)

(3)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2分)

考点: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在诊断X线能量范围内,产生几率占25%的是()

A.相干散射

B.光核反应

C.光电效应

D.电子对效应

E.康普顿效应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道路运输具有机动灵活、流动分散、点多面广、送达迅速、适合远距离运输等特点。()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某外商独资企业与其所录用的劳动者之间在履行集体合同时,因工作时间和休假的问题发生争议,双方不能通过下列()方式解决该争议。

A.由双方协商解决

B.由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组织有关各方协调处理

C.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D.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王某,男性,33岁,已婚,硕士研究生,单身在外工作(夫妻分居)。
自我陈述:担心、紧张、烦躁不安、怀疑自己生病2年,自己就诊。
2年前,由于工作应酬陪客人喝酒。可能是喝多的原因,我糊涂地与一个歌厅小姐发生了一次性关系,以后再未往来,也无其他类似经历,但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非常后悔,后悔自己那次糊涂,并担心会因此染上性病。半年前,我在报纸上看到有关艾滋病的报道后,更加非常担心,担心自己会不会因此染上艾滋病,而且越担心越觉得有可能,为此我整天想着这件事情,心烦意乱、紧张不安。经过多方了解有关艾滋病的知识,知道自己得艾滋病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我仍很害怕,很担心,搞得上班也不能全神贯注。后来曾经几次偷偷地去医院检查过,虽然结果都很正常,我还是紧张害怕,担心自己因为不能集中注意力影响工作,害怕工作失败。加上近一周来工作压力较大,应酬比较多,感到不能适应,情绪就越加不好,担心这个,担心那个,以致到后来我自己也不知自己在担心什么,烦躁不安的,晚上也睡不好,经常想着自己不好的一些事情。虽然如此,工作尚能胜任完成,生活也还没有乱套,只是心烦多想而已。
了解资料:求助者既往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遗传史是阴性。求助者自小个性好强,脾气急躁,而且敏感多疑,比较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一直以来从读书到就业都很顺利,工作也做得很不错。在家中排行老大,家里人都以他为骄傲。咨询过程中观察求助者服装整洁,仪表大方得体,讲话思路清晰,逻辑推理也正常。自认自己有心理问题,但解决不了。
心理测验:SCL-90检查结果:
阳性项目数:40;躯体化:1.3;强迫:1.4;人际关系:1.4;抑郁:1.8;焦虑:2.9;敌对性;1.2;恐怖:1.9;精神病性:1.4。
咨询过程:本案例在了解情况后进行了三次咨询,第一次与求助者讨论了目前所表现的主要症状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站在理解的角度上予以心理疏导和解释,并指导一些放松的方法。通过分析求助者明白了产生其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自己的认识和态度,自己一贯的思维方式,“过于相信自己的感觉,而忽视现实”。后两次与求助者一起讨论了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使求助者明白了要想解决其问题首先从认识上调整自己,对自己担心的事情,要去详细了解其相关的知识,改变某些错误的观念,而对自己要有客观的评价,要面对现实,而不是任凭自己的猜想臆断;对自己的某些一贯的思维方式也要进行调整。通过咨询,求助者认为获益不小,咨询结束时自己觉得很轻松,对咨询结果感到满意。

从资料可以看出,求助者的( )。

A.人际关系良好

B.人际关系紧张

C.人际关系一般

D.社会交往困难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催化剂为何要分段装填?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