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十八日①,与黎莼斋②游狼山,坐萃景楼望虞山,乐之。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十八日①,与黎莼斋②游狼山,坐萃景楼望虞山,乐之。二十一日,买舟渡江,明晨及常熟。时赵易州惠甫适解官归,居于常熟,遂偕往游焉。

虞山尻尾东入常熟城。出城迤西绵二十里,四面皆广野,山亘其中。其最胜为拂水岩,巨石高数十尺,层积骈叠,若累芝菌,若重巨盘为台,色苍碧丹赭斑驳,晃耀溢目。有二石中分,曰剑门,屹立,诡异殆不可状。踞岩俯视,平畴广衍数万顷,澄湖奔溪,纵横荡潏④其间,绣画天施。南望毗陵、震泽,连山青以相属,厥高镵云⑤。雨气日光参错出诸峰上,水阴上薄,荡摩阖开,变灭无瞬息定。其外苍烟渺霭围缭,光色纯天,决眦穷睇,神与极驰。岩之麓为拂水山庄旧址,钱牧斋之所尝居也。嗟夫!以兹丘之胜,钱氏惘不能藏于此终焉,余与易州乃乐而不能去云。岩阿为维摩寺,经乱,泰丰毁矣。

出寺西行少折,逾岭而北,云海豁开,杳若天外,而狼山忽焉在前。余指谓易州,亦昔游其上也。又西下,为三峰寺,所在室宇,每每可憩息。临望多古树,有罗汉松一株,剥脱拳秃,类数百年物。寺僧具酒果笋而饷余两人。日将昃,循山北过安福寺,唐人常建诗所谓“破山寺”者也,幽邃,称建诗语。寺多木樨华,自寺以往,芳馥载涂。返自常熟北门,至言子、仲雍墓。其上为辛峰亭。日已夕,山径危仄不可上。期以翌日往。风雨,复不果。

二十四日遂放舟趣吴门,行数十里,虞山犹蜿蜒在篷户,望之了然,令人欲返棹复至焉。

(选自《清文观止》,有删改)

[注] ①十八日:清光绪二年(1876)秋八月十八日。②黎莼斋:与下文的“赵易州惠甫”均为作者的好友。③騞擘(huō bò):騞,破裂声;擘,分裂、分开。④荡潏(yù):动荡涌起。⑤镵(chán)云:高插云霄。镵,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晨及常熟     及:至,到

B.水阴上薄,荡摩阖开薄:稀薄

C.自寺以往,芳馥载涂载:充满

D.遂放舟趣吴门趣:奔向,赴小题2: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虞山之美的一组是               (  )

①坐萃景楼望虞山,乐之

②虞山尻尾东入常熟城

③四面皆广野,山亘其中

④色苍碧丹赭斑驳,晃耀溢目

⑤连山青以相属,厥高镵云

⑥幽邃,称建诗语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以行程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全面铺叙的写作手法,将登山越岭所见的景物逐一展现于笔下,让人目不暇接,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

B.作者以简洁的文笔点出人文景观,如拂水山庄旧址、破山寺及言子、仲雍墓等,以反衬虞山之胜。

C.通篇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与喧嚣尘世相割裂的静态的自然,笼罩着一种淡雅的诗意,由此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作者的人品和藏身山水、超然脱俗的理想。

D.文末表现自己游兴未尽的心理感受,同时与文首“坐萃景楼望虞山,乐之”相照应,揭示此次虞山之游,是以“远望神往”为始,以“回望欲返”为结,首尾呼应而又浑然天成。小题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二石中分,曰剑门,騞擘屹立,诡异殆不可状。

(2)以兹丘之胜,钱氏惘不能藏于此终焉,余与易州乃乐而不能去云。

考点: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填表格:

诗人称号生活时代代表作品诗风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日本分体吸虫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

A.肝脏出现瘀血

B.脑垂体前叶萎缩性病变

C.脾脏进行性肿大

D.肝脏和肠道出现虫卵结节

E.肝脏肿大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B.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下列关于我国公务员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公务员与国家的关系是契约关系

B.公务员实行常任制

C.公务员的服务对象是国家

D.公务员是政府职能的实际执行者

E.公务员是通过选举程序而被任命担任政府工作的人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机泵联结轴断的现象为()。

A、电机能正常工作

B、泵打料不出

C、泵出口压力掉为最低

D、电机将因过载跳停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