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童心说(节选) [明]李贽 龙洞山农叙《西厢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童心说(节选)

[明]李贽

龙洞山农叙《西厢》末语云:“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 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圣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非内含以章美也,非笃实生辉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所以者何?以童心既障,而以从外入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

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有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虽工,于我何与?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言与假人谈,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无所不假,则无所不喜。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

[注]矮人,指民谚矮人看戏,比喻是非好歹不分,人云亦云的情况。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                  遽:突然。.

B.童心固自在也。                      固: 本来。 .

C.著而为文辞                          著:写作。.

D.言虽工,于我何与                    工:精巧。.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童心丧失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

②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

③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有言皆闻见道理之言

④有道理从闻见而入,以为主于其内

⑤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

⑥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贽认为童心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本心,是要彻底摒弃虚伪而保有纯粹真诚之心。

B.李贽认为“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所以为了不失去童心,人一定不能读书。

C.李贽指出圣人著书立说不是为了妨碍读书人的童心,后人误解圣人初衷,反倒因读书而失去童心了。

D.李贽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指出“童心既失”的可怕后果;社会充满了虚伪的风气,人人都说假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

(2)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

考点: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零件渗碳后,一般需经过()才能达到表面硬度高而且耐磨的目的。

A.淬火+低温回火

B.正火

C.调质

D.淬火+高温回火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pH=6的HCl和NH4Cl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分别为x mol/L、ymol/L,两者关系是

A.相等   

B.x>y   

C.x=10-2y 

D.x=102y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国际清偿力包括()。

A.自有储备

B.借入储备

C.一线储备

D.二线储备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在网络中,更改信息和拒绝用户使用资源的攻击称为被动攻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物

A.硝酸毛果芸香碱
B.溴新斯的明
C.丁溴酸东莨菪碱
D.多奈哌齐
E.氢澳酸加兰他敏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