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小儿,发热12h,体温39℃,惊厥1次,表现为双目凝视,四肢抖动,呼之不应,持续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2岁小儿,发热12h,体温39℃,惊厥1次,表现为双目凝视,四肢抖动,呼之不应,持续约3~4分钟。体检:面色红润,精神好,咽充血,扁桃体Ⅰ度,心率120/min,律齐,心音有力,双肺呼吸音清,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脑膜刺激征阴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A.热性惊厥
B.中毒性脑病
C.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D.癫痫
E.脑性瘫痪

考点:卫生资格考试(中初级)儿科主治医师神经系统疾病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一个8位的二进制有符号整数,若采用补码表示,由3个“1”和5个“0”组成,则最小值为______。

题型:单项选择题
解不等式:
2x+3
4
-5x-27
16
题型:单项选择题

具有治疗外周神经痛的抗心律失常药是()

A.苯妥英钠

B.维拉帕米

C.普鲁卡因胺

D.妥卡尼

E.利多卡因

题型:单项选择题

患者,女性,48岁,左腰臀痛1个月,并向左下肢放射。查体所见符合神经根病的诊断。

患者做神经肌电图时发现左胫前肌、腓骨长肌、拇长伸肌、腰骶脊旁肌有纤颤电位和混合相,而腓肠肌无异常发现,腓神经传导速度为45m/s,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L5神经根病

B.S1神经根病

C.L4神经根病

D.腓神经损伤

E.坐骨神经痛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队列研究最大的优点是()。

A.对较多的人群进行较长时间的随访

B.发生选择偏移的可能性比病例对照研究少

C.较直接的确定病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D.对混杂因素的作用易于控制

E.研究结果常能代表全人群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