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皇祐三年,司户孔宗旦策智高必反,以书告其将陈珙。珙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皇祐三年,司户孔宗旦策智高必反,以书告其将陈珙。珙不听,宗旦言不已。珙怒诋之曰:“司户狂邪?”四年,智高出横山,略其寨人,因其仓库而大赈之。宗旦又告曰:“事急矣,不可以不戒。”珙又不从。凡宗旦之于珙,以书告者七,以口告者多至不可数。度珙终不可得意,即载其家走桂州,曰:“吾有官守不得去,吾亲毋为与死此。”既行之二日,智高果反,城中皆应之。宗旦犹力守南门,为书召邻兵,欲拒之。城亡,智高得宗旦,喜欲用之。宗旦怒曰:“贼!汝今立死,吾岂可污邪!”骂不绝口。智高度终不可下,乃杀之。

当其初,使宗旦言不废,则邕州之祸必不发。发而吾有以待之,则必无事。使独有此一善,固不可不旌,况其死节堂堂如是! 而其事未白于天下。比见朝廷所宠赠南兵以来伏节死难之臣,宗旦乃独不与,此非所谓“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邪?

使宗旦初无一言,但贼至而能死不去,固不可以无赏。盖先事以为备,全城而保民者,宜责之陈珙,非宗旦事也。今猥令与陈珙同戮,既遗其言,又负其节。为天下者,赏善而罚恶;为君子者,乐道人之善,乐成人之美。岂当如是邪?凡南方之事,卒至于破十余州,覆军杀将,丧元元之命,竭山海之财者,非其变发于隐伏,而起于仓卒也。内外上下有职事者,初莫不知,或隐而不言,或忽而不备,苟且偷托,以至于不可御耳。有一人先能言者,又为世所侵蔽,令与罪人同罚,则天下之事,其谁复言耶?

闻宗旦非独以书告陈珙,当时为使者于广东西者,宗旦皆历告之。今彼既不能用,惧重为已累,必不肯复言宗旦尝告我也。为天下者,使万事已理,天下已安,犹须力开言者之路,以防未王之,患。况天下之事,其可忧者甚众。而当世之患,莫大于人不能言与不肯言,而甚者或不敢言也。则宗旦之事,岂可不汲汲载之天下视听,显扬褒大其人,以惊动当世耶?

(选自《与孙司封书》,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司户孔宗旦智高必反策:预计

B.久使独有此一善,固不可不旌:表彰

C.使宗旦初无一言使:假使

D.或隐而不言,或而不备忽:忽然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表现宗旦“直言不讳、勇于为国献身”的高贵品质的一组是:(  ) (3分)

①宗旦言不已  ②略其寨人,因其仓库而大赈之 ③即载其家走桂州

④但贼至而能死不去 ⑤事急矣,不可以不戒 ⑥或隐而不言,或忽而不备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③⑤⑥

D.①②⑤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智高攻破邕州城后,俘获了宗旦,并想要任用宗旦,但被宗旦婉言拒绝了。

B.作者认为朝廷应该着重奖励像宗旦那样“曲突徙薪”的臣子,而不是只奖励救火时烧得焦头烂额的那些“上客”。

C.作者认为治国者,应该惩恶扬善,应该乐于称赞别人的长处,并成全别人的美事。

D.关于智高必反的事,宗旦不仅多次报告陈拱,对于当时在广东、广西两路的朝廷使者,宗旦也都一一告知了。但他们当时都未采纳宗旦的意见,最终造成了灾祸。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考点: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保留水分是蔬菜和水果保鲜的一个方面.为了探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甲、乙、丙三组学生各自做了探究实验.下图是他们所做实验的部分情境示意图(实验材料是均匀剖开的胡萝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本探究实验采用了实验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控制法.你认为上述三个实验中,其中探究方法正确的有______小组和______小组,而______小组因______,将无法探究蒸发与哪个因素有关.

(2)本探究实验中,有______组对照实验,其中丙小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是______.

(3)甲小组通过比较______内外的胡萝卜水分散失快慢来探究蒸发与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下列哪项举措不能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和消耗?()

A.发展水电

B.淘汰小火电机组

C.发展核电

D.建立垃圾发电站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复合型非选择题]男性,60岁。1年来在生气或劳累时发生左胸前区闷痛,伴左后背部酸痛,有时在休息时也有发生。心电图未见异常。

采集病史时应特别注意询问()

A.胸痛部位、性质、放射部位、诱因及缓解方式

B.吸烟、饮酒史

C.冠心病家族史

D.近期心电图

E.超声心动图检查情况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就个人和民族的作用而言,文化素质主要是通过形成特定的文化氛围,浸润其心灵,提升其境界;人文精神则主要是通过具体的价值意识,指导其行为,推动其前进。换言之,文化素质的作用是间接的、抽象的;人文精神的作用则比较直接、具体。因此______。
与上面的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化素质实际上就是人文精神的间接的、抽象的反映

B.人文精神实际上就是文化素质的直接的、具体的体现

C.在大力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同时,应当高度重视人文精神的建设

D.人文精神、文化素质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突破“听”、“说”分开表述的传统并明确提出“口语交际”的理念是()文件。

A.1952年的《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

B.1963年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C.1986年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D.2001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