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我国耕地资源流失非常严重,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环境破坏造成的耕地流失

题型:材料分析题

问题:

材料一我国耕地资源流失非常严重,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环境破坏造成的耕地流失,快速的城市发展占用耕地,突发自然灾害引起的土地破坏和流失,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及其他原因。

材料二耕地的快速流失,加剧了“三农”问题的严重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立足地少人多的基本国情,强调要“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这意味着在新的形势下,要坚守18亿亩耕地这根红线,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1)在解决耕地快速流失的问题上,不同部门有着不同的职责。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依照要求,填写下表。

(2)请你根据材料一反映的问题,拟写一个研究性课题,并简单写出选题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依法行政国家机构政府职能及作用政府工作准则及工作要求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职权
题型:材料分析题

城镇土地使用税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 )

题型:材料分析题

在白天,移动停车信号是()。

A、绿色圆牌

B、红色圆牌

C、黄色方牌

D、红色方牌

题型:材料分析题

(16分)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叫煤化工。

(1)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碳即可产生水煤气。反应为:

C(s)+H2O(g) CO(g)+H2(g)  ΔH=+131.3 kJ•mol-1

①该反应在常温下   自发进行(填“能”与“不能”);

②恒温,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上可逆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有   

Ⅰ混合气体的密度;              Ⅱ容器内气体的压强;

Ⅲ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ⅣCO物质的量浓度

A.只有Ⅳ    B.只有Ⅰ和Ⅳ  C.只有Ⅱ和Ⅲ  D.Ⅰ、Ⅲ和Ⅳ    

(2)水煤气再进一步反应可制取氢气。反应为H2O(g)+CO(g) H2(g)+CO2(g),某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4/9。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只投入H2(g)和CO2(g),其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起始浓度
c(H2)/mol/L0.0100.0200.020
c(CO2)/mol/L0.0100.0100.020
 

A.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

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

C.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是0.012mol/L

D.平衡时,乙中CO2的转化率大于60%

(3)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右图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ol—1)的变化。在体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反应

①下列措施中能使c (CH3OH)增大的是   

A.升高温度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出来   

D.再充入1mol CO2和3mol H2

②在温度T1时,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n(H2) =" 2.4" mol;其它条件不变,在温度T2时,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n(CO2) =" 0.82" mol,则T2    T1。(填“>”、“<”或“=”),

(4)在一定条件下科学家从烟道气中分离出CO2与太阳能电池电解水产生的H2合成甲醇。CH3OH、H2的燃烧热分别为:△H=-725.5kJ/mol、△H=-285.8kJ/mol。

①写出工业上以CO2、H2合成CH3OH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该转化的积极意义是   

③有人提出,可以设计反应CO2=C+O2(△H>0、△S<0)来消除CO2对环境的影响。请你判断是否可行并说出理由:   

题型:材料分析题

肾损伤同时有休克,为预防ARF应()

A.尽早使用抗菌药物

B.尽早使用利尿剂

C.及时清除尿路中血块

D.尽早补充血容量

E.尽早使用止血剂

题型:材料分析题

票据持有人具有下列情形,不得享有票据权利的有()。

A.以欺诈、偷盗、胁迫手段取得票据的

B.明知前手以违法手段取得的票据而出于恶意取得票据的

C.因重大过失取得不符合《票据法》规定的票据的

D.善意取得票据,但未给付对价

E.善意取得票据,但未给付足额对价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