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某省略图及该省能源调出结构的变化图,回答问题。 (1)该省是____省。

题型:综合

问题:

读我国某省略图及该省能源调出结构的变化图,回答问题。

(1)该省是____省。

(2)从图2中可以看出,该省煤炭输出量一直呈____趋势,电力输出量总体呈____趋势,但在____年略有下降。

(3)该省燃煤量很大,但酸雨危害较轻于东南沿海各省,主要原因是该省降水____(填"多"或"少")。

(4)该省是我国能源输出大省,你认为是输煤好还是输电好?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探究与发展:该省地处沿海向内陆、平原向山地高原、湿润气候向干旱气候、农业区域向牧业区域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请你结合该省区位的优势和劣势,探究该省的发展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中国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
题型:综合

发生于120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和100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命运,客观上加速了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甲午之败并非海军之败,也非陆军之败,而是国家之败。……福泽谕吉说,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改变三个方面: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的改变。这个顺序绝不能颠倒。如果颠倒,表面上看是走捷径,其实是走不通的。

……

甲午战争对中 * * 的影响,梁启超曾有过入木三分的评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从准确意义讲,不是鸦片战争,而是甲午大败才是中国人真正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开始。

——《制度 战略 信仰 国运——刘亚洲空军上将谈甲午战争》

材料二

徐国琦认真考察梳理了这一时期政府的外交文件后得出结论:对于大战,中国政府自始至终都采取着主动姿态。从大战伊始,段祺瑞政府就责令对外人员每日收集大量情报,掌握欧战最新动态,以备随时调整外交政策。以梁启超、陈独秀、张君劢为代表的文化领袖们更是密切关注战事,积极撰文鼓吹,探讨大战为中国带来改变的可能性。尤其随着德国在大战中日渐颓势,美国的态度逐渐倾向协约国,精英们更坚定了参战的信心,希望在欧战中大显身手,获得战后平等地位。

——《中国与大战》:铭记中国的1918

材料三 

中国渴望加入世界,成为现代民族国家和强大的国家,这种国家主义的观念催生了中国的革命、内部革新以及国家转型。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活力就在于她在处理国际事物过程中融合了政治上的民族主义(political nationalism)、文化上的破坏偶像(cultural iconoclasm)和外交上的国际主义路线(diplomatic internationalism)。

——《徐国琦:“没有一战,何来五四?”——徐国琦教授访谈录》

(1)阅读材料一,按照“甲午之败是国家之败”的思路,分析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4分)如何理解“甲午大败才是中国人真正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开始”。(4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积极参战的目的。(3分)从材料二看,哪些因素为中国参战提供了条件?(3分)

(3)从“政治上的民族主义、和外交上的国际主义路线”两个角度分析一战对中国的影响。(6分)

题型:综合

根据以下叙述,回答(l)~(2)小题。

大气中的臭氧层可滤除大量的紫外光,保护地球上的生物。氟利昂(如CCl2F2)可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产生Cl原子,Cl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臭氧的分子式为O3)。有关反应为

O3 O2+O

Cl+O3→ClO+O2

ClO→Cl+O2

总反应:2O3→3O2

(l)在上述臭氧变成氧气的反应过程中Cl是

(A)反应物          (B)生成物

(C)中间产物        (D)催化剂

(2)O3和O2

(A)同分异构体            (B)同系物

(C)氧的同素异形体        (D)氧的同位素

题型:综合

《水浒传》中“玉环步鸳鸯脚”是梁山好汉()的平生绝学

题型:综合

已知流体的真空度为0.6atm,则流体的绝对压力为()atm。

A、-0.6

B、0.4

C、1.6

D、1.4

题型:综合

Word中可利用样式来存储文本的字体、段落等格式,用户可以自己设置样式。对样式的操作主要有()

A.定义样式、更改样式和使用样式

B.定义样式、使用样式和删除样式

C.定义样式、使用样式、更改样式和删除样式

D.定义样式、更改样式和删除样式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