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导致1921~ 1925年粮食变化的主要

题型:选择题

问题:

图2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导致1921~ 1925年粮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战时 * * 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D.农业集体化政策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题型:选择题

患者,女性,51岁,农民。因"阵发性胸闷、心悸12小时,伴晕厥1次"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2小时清晨起床蹲位排便后起立行走时突发胸闷、心悸,黑矇,呼之不应,持续约10分钟,由急救车急诊入院。既往身体健康。查体:神志清,心肺未发现异常体征。拟诊"冠心病,心绞痛"给予输液治疗观察8小时左右未再发作,但患者下床活动行走约10m处又突感心悸、胸闷,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20次/分,给予吸氧,舌下含服硝酸异山梨醇片5mg无好转,约10分钟患者出现呼吸浅快、意识不清,心电监护示:心室颤动。

该患者有双下肢静脉曲张病史,回顾入院时心电图显示:Ⅰ导联S波明显,Ⅲ导联Q波明显且T波倒置,则该患者心搏骤停最可能的诱发病因是()

A.急性心肌梗死

B.病毒性心肌炎

C.夹层动脉瘤

D.扩张型心肌病

E.肺栓塞

F.风湿性心脏病

题型:选择题

对血吸虫病的诊断、疗效考核和防治效果都有重要价值的是()

A.皮内试验

B.环卵沉淀试验

C.间接血凝试验

D.粪便涂片直接检查虫卵

E.循环抗原酶免疫法

题型:选择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读下列图片信息

图1: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   图2: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材料二:

          

材料三: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
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1%32.2%
合作社经济1.5%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3%
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
个体经济71.8%7.1%
(1)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社会哪种经济形态?(2分)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2分)

(2)读材料二, 1912~1919年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迅速,其原因是什么?(8分)

(3)读材料三,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2分)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4分)

题型:选择题

“双因素理论”是指()。

A.生理、安全因素

B.保健、激励因素

C.成功、激励因素

D.现实、梦想因素

题型:选择题

导游语言规范性的最高要求是( )。

A.语言简洁明了、用词得当,表达思想内容时层次分明

B.语言要具有情感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C.语言要抑扬顿挫,富有感情色彩

D.在并存的多种语言表现形式中选择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一种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