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甲: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甲:

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乙: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谷阝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不然,夫八谷阝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惟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 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武子赐。”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夜而出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

B.秦伯说,与郑人签订盟约

C.行李之旺来,共其乏困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

D.恃其富宠,以于国骄恣、奢侈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可以免于难,离桓之罪公子往臣不送

B.子贺我故徐公能及君也

C.其宫不备宗器如吾之衰者,能久存乎

D.将吊不暇,何贺有五亩之宅,树以桑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

A.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

D.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小题4:将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叔向所肯定或提倡的作为”的一组是

①无一卒之田   ②顺其宪则   ③行刑不疚  ④修武之德  

⑤有栾武子之贫  ⑥忧德之不建

A.①③⑤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⑥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叔向诚心希望韩宣子不嫌贫穷并能施行栾武子那样的德行。

B.曾经显赫一时的谷阝昭子及其家族覆灭的根本原因是德行沦丧。

C.叔向以桓子食婪骄横终遭祸殃的事例教育韩宣子应安贫乐道。

D.韩宣子认为是叔向的开导挽救了自己,表示世代铭记他的恩惠。小题6: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3分)

译文:                                                                           

②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分)

译文:                                                                           

③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5分)

译文:                                                                              

考点: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在设计程序时,应采纳的原则之一是

A.不限制goto语句的使用

B.减少或取消注解行

C.程序越短越好

D.程序结构应有助于读者理解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右边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l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 * * 主义政策的推行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现代设计讲的“以人为本”,是源于中国古典哲学()、()的思想。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人力资源市场具有哪些功能?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关于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抵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必须领有国有土地使用证

B.具有合法的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产权证明

C.原土地使用者不受限制

D.原土地使用者为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