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苏俄(苏联)某段时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

题型:综合题

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苏俄(苏联)某段时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

年份/项目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9 4466 6207 8608 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39.7922.1334.5544.24
材料二 到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的工业生产已从世界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从斯大林主要关心的世界实力平衡的角度看,苏联的全部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其识字率从1897年的28.4%上升到1939年的87.4%。在1913年到1961年间,外科医生的数量从23200人增加到425700人,预期寿命从32岁上升到69岁,婴儿死亡率从每千人273降到32。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有些学者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是总有利、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的。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共同付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材料四 中国1978年和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较表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国家财政收入(亿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19783645113257.567.7
20062180713950035.843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俄(苏联)从1913年至1925年的农业生产发展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1年至1925年农业生产呈现该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30年代初苏联社会各个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中学者所持有的观点,并运用有关史实对材料所述“改进和补充”加以说明。(5分)

(4)综合前三则材料分析材料四,可以看出美苏的做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哪些启示?(4分)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题型:综合题

在学籍管理中,设有4个表,关系模式分别为:
STUDENT(SNO,SNAME,SEX,BIRTHDAY.CLASS);
TEACHER(TNO,TNAME,SEX,BIRTHDAY,PROFESSION,DEPARTMENT);
COURSE(CNO,CNAME,TNO);
SCORE(SNO,CNO,DEGREE)。
说明:
学生关系模式中:SNO:学号;SNAME:姓名;SEX:性别;BIRTHDAY:出生日期;CLASS:班级。
教师关系模式中:TNO:教师号;TNAME:姓名;SEX:性别;BIRTHDAY:出生日期;PROFES-SION:职称;DEPARTMENT:所在系。
课程关系模式中:CNO:课程号;CNAME:课程名;TNO:任课教师号。
成绩关系模式中:SNO:学号;CNO:课程号;DEGREE:分数。
试用SQL语句完成下列操作:

列出选修编号为“3-105”课程且成绩高于选修了编号为“3-245”的同学的CNO、SNO和DEGREE。

题型:综合题

为画线处选句子,使上下文衔接      [ ]

  _____________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的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障,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题型:综合题

新药的试生产期为()

A、1年

B、2年

C、5年

D、10年

题型:综合题

溶解气油比(Rs)

题型:综合题

为休克病人补充血容量应首选

A.全血

B.血浆

C.低分子右旋糖酐

D.平衡盐溶液

E.5%葡萄糖溶液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