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著填空。 文学名著陶冶着我们的性情,砥砺着我们的意志,丰富着我们的情感和想

题型:填空题

问题:

文学名著填空。

文学名著陶冶着我们的性情,砥砺着我们的意志,丰富着我们的情感和想象。《三国演义》中关羽______________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英勇无畏的形象;《格林童话》篇篇富含人生哲理,如《______________》;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为我们展现出______________、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的崇高人格和生命激情……

考点:课文理解,名著赏析
题型:填空题

女性,26岁,已婚,月经规律,周期28天,末次月经4月1日。下列选项中不正确()

A.正常排卵周期黄体功能仅限于14天内

B.排卵期约在4月15日

C.超声下能观察到原始心搏动的时间约在5月19日

D.若受孕,孕卵着床时间约在6月1日

E.预产期约在次年1月8日

题型:填空题

执行下面的程序,消息框里显示的结果是_______。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Str As String
Str=""
S="Access"
Fori=Len(S)To 1 Step-l
  Str=Str&Mid(S,i,1)
Next i
MsgBox Str
End Sub

题型:填空题

材料1
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电令张 * * :“……(力避)中突以免事态扩大。”“……即使勒令缴械,占入营房,均可听其自便。”
——《革命文献•九•一八事变真相》笫34辑第879面(台北1978年版)
材料2
蒋介石从坚决拒绝抗日转到抗日立场上来,原因是什么?一种观点认为,蒋的转变不在“外因”,即不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潮流、 * * 党和人民群众斗争的推动,而在“内因”,即在蒋所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民族主义思想、个性和权力欲望等。也就是说,蒋由坚决反对抗日转变到抗日,他的思想意志是最后起作用的。而且这被认为是一种新的更深刻的观点。
材料3
1935年11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大全会上提出:“和平未到完全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决不轻言牺牲。”所谓“最后关头”,意味蒋介石承认对日屈服妥协,要有一个“度”。这个“度”当然就是蒋 * * 能够生存下去。……形势进一步演变,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当权势力,在面临民族灭亡大风暴、抗日救亡运动猛烈冲击下,何去何从,并不最后取决于蒋个人的态度、意志。他和所有人一样,身不由己,不转变,他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统治权力就有被冲垮、被变换的现实危险。西安事变就表现了这种现实危险。……但西安事变的成果大体保存下来了,没有被推翻,这决非由于蒋有过所谓“人格担保”,而是由于日本侵略造成的紧张形势,到了他的 * * 不能生存下去的“度”。
——以上材料均摘自刘大年《抗日战争的几个问题》
(原文载沙健孙等主编《走什么路: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若干重大是非问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1说明“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奉行的政策。为什么要这样做?
(2)材料2和材料3所表述的观点的不同。结合有关材料和所学的知识批驳错误的观点。

题型:填空题

当润滑油的温度升高时,油的粘度()。

(A)升高

(B)降低

(C)不定

题型:填空题

下列哪一项准确描述了哈希算法、数字签名和对称密钥算法所提供的功能?()

A.身份鉴别和完整性,完整性,机密性和完整性

B.完整性,身份鉴别和完整性,机密性和可用性

C.完整性,身份鉴别和完整性,机密性

D.完整性和机密性,完整性,机密性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