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类灭菌用 A.250℃,30~45分钟 B.160~170℃,2~4小时 C.10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油类灭菌用

A.250℃,30~45分钟
B.160~170℃,2~4小时
C.100℃,45分钟
D.60~80℃,1小时
E.115℃,30分钟,表压68.65kPa

考点:药学职称考试药师相关专业知识中级主管药师相关专业知识
题型:单项选择题

某旧货经营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2年4月销售旧货取得含税收入24万元,销售2009年3月购入的作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小汽车一辆,取得含税收入15万元。则该旧货经营公司2012年4月应缴纳的增值税为()万元。

A.0.75

B.2.64

C.3.78

D.5.67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下笔不觉师造化

  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隐居的时期。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无需应酬杂务的宁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促使画作和自然风景、隐居生活进一步契合。池阳湖画风之变是一次突变,源自他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也来自他蓄积已久的思考,还来自苦涩现实对他心灵的影响。其弟子王伯敏多年后还难忘他老师的教诲:“读书的人,要甘于寂寞。寂寞能安定,定则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明白一切事理。作画,墨是黑的,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便猛进。”

  1929年的一件盛事是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南北国画家都参加。此时在上海美专任教的黄宾虹参加了展出工作,并发表了评介文章《美展国画谈》。文章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还以为当时沪上流行的一种是细谨、工于涂泽的媚人习气,另一种是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真画者反不合时宜。他希望画者能坚持避俗趋雅的操守,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不要因一时俗世弃取而改变。

  黄宾虹一向以为书画同源,所以称作画为“写画”。他以为上古时代书画不分,如伏羲画八卦,仓颉造字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象形,中国最早的文字中已有横线、纵线、弧线等线条形式;汉以后虽分书画,但仍是道归于一,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他在1929年编辑的《滨虹草堂古印谱》里曾谈到古印上的籀篆文字:点画的肥瘦方圆奇正各不同,有助于绘画笔法;而结构的疏密、参差离合、抑扬顿挫、回环往复,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所以,他作画时要置备金石拓本在案头。他由古玺印这种上古金石实物、临近原始的艺术形式中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来源于自然山水,从而找到回归造化之路。

  黄宾虹常提到古代书法家从观察自然中有所领悟,如在雨后看车行泥沼,车轮在泥中转动犹如笔被纸墨所滞却仍圆转,不疾不徐、不粘不脱,由此笔法大进。他也常以自然山水之理来诠释自己的笔法,如“平”就是如风吹水动、一波三折;“圆”如行云流水、宛转自如,而石有棱角、树有桠权,则是圆中有方;“变”则如石有阴阳向背、树有交互参差'山有起伏显晦、水有缓急动静。1922年他在给友人陈柱尊的信里说到,自己是以山水作字,而以字来作画。可见,他已将山水自然之理、《说文>六书之法、书法、画法相互打通。

  现代画家以画为道抑或以画为艺,这种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上的对比,在黄宾虹和张大千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张大千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黄宾虹一生平静淡泊。张大干1925年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26岁就扬名南北,后又去北平办画展,被称为“南张北溥”,可谓名满天下;而黄宾虹虽较早就有“南黄北齐”之称,但他直至1943年才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这时他已经80岁了。黄宾虹自来沪上就以鉴赏、鉴别真伪著称;而张大千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大行家罗振玉、黄宾虹及其老师曾髯,可谓出神入化。还有对画与钱的关系,黄宾虹一生力避卖画,多以画赠友人知己,虽有润笔,与他的名气相比也很低,他一直严守传统士大夫不言阿堵的精神,过着清寂的学人生活;而张大千却有着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追求,有过极高的润格,也卖商品画,出手阔绰。不同的人生态度最终体现在他们的画中,黄宾虹的画是典型的恪守传统的雅正的士夫画,张大千的画则有趋向民间、时尚的意趣。两人都是一代宗师,只是在境界上和被认可的领域不同而已。(摘编自吴晶《画之大者黄宾虹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针对当时沪上流行的细谨、涂泽的媚人习气和白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黄宾虹推崇细腻、轻软的逸品画格,倡导做“真画者”。

B.由于我国书法、文字、金石、绘画同源异流,道归于一,要研究中国书法、绘画的笔法意蕴,就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人手。

C.书画家常能从观察自然中领悟到艺术的真谛,如由雨后看车行泥沼悟得笔法的疾徐粘脱,由石的阴阳向背、树的交互参差悟出笔法的变化。

D.张大干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模仿的水平也极为高超, 以至于他所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书画大行家罗振玉等人。

E.本文通过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描写了他在中国绘画艺术上的理论创见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的感人形象。

2.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 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宾虹作画时为什么要把金石拓本摆在案头?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干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单项选择题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不得许可()、临时性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

题型:单项选择题

( 2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 * *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材料二 中国30多年来的改革不仅改变了国家的面貌、人们的生活,甚至也改变了人们说话的方式。第一个变化是有些词汇消失了,例如“粮票”、“布票”,它们在几十年前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样一些新词汇出现,例如“周末”、“酒吧”、“咖啡馆”。第二个变化是港台词汇进入大陆日常用语。因此“办公楼”变成“写字楼”,吃饭结账变成了“埋单”。此外英文字母进入中文,现在中国媒体已经很习惯使用“CDP”“CPI”等字眼来形容经济现象。第三个变化是“数字革命”对语言沟通的影响,在当前信息和通信飞速发展的今天更是如此。

材料三  有观点认为,由于经过上个世纪新文化运动的批判,到“ * * ”时期的全民破“四旧”,再到批林批孔中对孔孟儒学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日渐式微。这是造成我国当前类似“摔倒不敢扶”等道德问题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运用社会发展基本矛盾的知识说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改革开放怎样改变了人们说话的方式。(8分)

(3)针对当前存在的道德问题,有人主张,提升道德素养就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你是否赞同?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4 分)

题型:单项选择题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规模小,可以不考虑设立施工现场应急救援和配备应急救援器材。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