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 * * 道题。 黄 土 邹志安 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 * * 道题。
黄 土
邹志安
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
他死于肺心病。这是严重威胁劳动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国农民在平时,是不大主动去医院检查身体的,即使有病躺倒,还要拖磨。我父亲民国十八年遭年馑时去南山背粮,走冰溜子,回来时冻掉了十个脚指甲,并且扎下了病根。以后一直半声咳嗽,而从不看病吃药。直到死前几个月,在我强迫下才去医院作了平生第一次心电图。医生打比方说:“机器运转一生,主机已经磨损,太缺少修复和保养了!”为了挽救,吃“心脉宁”一类比较贵的药。他问:“一瓶多少钱”听说有三元多,半天沉默不语,后来就说:“不要买药了,我不要紧。”当我不在时,就偷偷停止服药。他一定计算过:一瓶药的价值要买近二十斤盐,要让儿媳们劳动好多天。
他平生也就只知道劳动。繁重的劳动使他累弯了腰。不知创造了多少财富,自己却舍不得乱花一分钱。有一次我给了他两元零用钱让他买点好吃的,半年后他还在身上装着。在重病期间他出现了谵语,净念叨“把猪喂了没有”、“把锄头安好”、“麦黄了就快收”之类。临死时他默默流泪,留恋这个世界——他为之洒尽汗水然而仍不富裕的世界。
父亲从来无是无非,关心而弄不明白各种国家大事,可以说在精神上是贫困的。富有者被给与,贫困者被剥夺,那么他是被剥夺了:从前因为贫困而没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后来倒是不断地接受各种政治教育,而终于都没有弄明白。但他显然没有遗憾过,因为他有劳动,因此而填补了一切缺憾。巧者劳矣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但他还有所求——祈求世事不乱,有安稳的日子。
他现在去了!黄土上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黄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的人。
那时我跪在泥水里为他送行。我曾经想到过:他活了七十七岁,已很不易;而我们周围能活七八十岁的老人又实在太少。不是老人们不想活,也绝非儿女们不孝顺,实在是因为生活水平太差。那么,尽快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则是儿女们挽留老人多驻一时的最符孝道的方法了。哭也徒然,哀也无助。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力。
* * 和领导人死了,会有无数悼文,因为他们功勋昭著。一个普通劳动者死了,我们撒下这一把黄土,并期望世人能够容纳。

选出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文中通过医生所打的比方,形象地描写出父亲积劳成疾、病人膏肓的身体状况。

B.文章结尾写“ * * 和领导人死了,会有无数悼文”,而“一个普通劳动者死了”只能“撒下这一把黄土”说明世人不能像容纳领导人那样容纳父亲,呼唤人们要有宽容之心。

C.文章开头说“我的父亲……像一把黄土”,结尾说“我就撒下这一把黄土”,首尾呼应深化了“黄土”的象征意义。

D.作者文笔朴实,但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出父亲的形象,表达了对父亲真挚的感情。

考点:在职联考GCT(语文)工程硕士(GCT)语文
题型:单项选择题

对神经调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节幅度小

B.调节的敏感性差

C.作用范围广,而且持久

D.反应迅速、准确和短暂

题型:单项选择题


某机械厂生产某种零件,经三道工序制成,某月投入1000件(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完工产品800件。第一、二、三道工序的工时定额分别为10小时、20小时和20小时,月末在产品数量分别为50件、100件和150件,该种零件本月耗原材料100000元,燃料和动力12240元,工资及其他48000元。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月末在产品原材料费用为( )。

A.17098.4元

B.20000元

C.27272.73元

D.以上均不正确

题型:单项选择题

熔模铸造的工艺过程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题型:单项选择题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向世界奉献了一部奥运史上最华美的乐章。这充分说明()

①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④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题型:单项选择题

对井下新揭露的出水点,在涌水量尚未稳定和尚未掌握其变化规律前,一般应()观测一次。

A.每天

B.每2天

C.每3天

D.每5天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