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突变效应

题型:名词解释

问题:

致突变效应

考点: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生物学题库
题型:名词解释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小国耳,何兴之暴也?伊藤、山县、木夏木、陆奥诸人皆20年前出洋之学生也。愤其国为西方所胁,率其徒百余人,分谐德、法、英诸国,或学政治、工商,或学水、陆兵法,学成而归,用为将相。政事一变,雄视东方。  ——1898年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1916年各省派遣留学欧美生定额表

——(引自陈启天《近代中国教育史》)

材料三 从1909年至1929年,清华留美生生源情况为:江苏274人,高居榜首,占21年派遗留学生总人数的21.59%。以下依次为广东185人,浙江157人,福建92人,河北81人。而甘肃、新疆、辽宁、吉林等省份,则寥寥无几。 ——《清华大学史料选编》第一卷

材料四 在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中,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具体方案和具体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行新政,以三年为限,办不出成绩者,予以撤职,是下策。

材料五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不能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康有为《日本变政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学生出洋留学的主要目的和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提出了什么基本观点?其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五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理由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名词解释
6
3
:6=
x-1
5
题型:名词解释

男性,35岁,高热,皮肤瘙痒半个月,右颈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无压痛,互相粘连,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10×109/L,中性粒细胞0.66,淋巴细胞0.24,骨髓涂片找到里-斯细胞。如需明确诊断首先应作的检查是()

A.腹部或全身CT

B.肝、脾B超

C.淋巴结活检

D.MRI

E.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测定

题型:名词解释

合同履行的原则有()。

A.全面履行原则

B.严格责任原则

C.平等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题型:名词解释

患者,女性,64岁,因心前区不适来诊,心电图显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该患者心脏听诊可闻及

A.S2生理性分裂

B.S2通常分裂

C.S2固定分裂

D.S2反常分裂

E.S1分裂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