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期待( ) A.科学家们将最低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

题型:选择题

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期待(  )

A.科学家们将最低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

B.在不引起其他变化的情况下,实现热量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的传递

C.用新型的超导材料绕制电动机的线圈,而不用担心电动机因发热而烧毁

D.消除能量耗散现象,彻底解决能源危机,因为能量总是守恒的

考点:能量守恒定律、第一类永动机
题型:选择题

My name is Lucy. I come from America. I am now in China.  I study in Hangzhou Shulan Middle School. There are many clubs in our school. They are an English club, an art club, a music club, a ball game club, a swimming club, a chess club and a computer club. There is a “Show Yourselves !” Festival in our school every year. On that day,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clubs show their talents in different ways. They can sing English songs, draw and paint beautiful pictures. They can play the guitar, the violin, the piano, and the trumpets. They can also play chess and show us their swimming skills. They like the festival very much.  I join the art club, and I paint the ads (广告)for them . Giving(付出) help makes me happy.

小题1:Lucy is  from __________.

A.Beijing

B. Paris

C.New York

D. London小题2:There are ________ clubs in Hangzhou Shulan Middle School.

A.five

B.six

C.seven

D.eight小题3:Lucy is in the ________ club.

A.music

B.English

C.chess

D.art小题4:The students from the art club show their talents by(通过……方式) _______.

A.singing English songs

B.painting nice pictures

C.playing beautiful music

D.showing their drawing skills小题5:________ makes Lucy happy.

A.Joining the club.

B.Showing her skills

C.Painting for the Festival

D.Studying in a good school

题型:选择题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问题。

忆刘半农君

鲁迅

  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

  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

  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年》投稿之后,由蔡孑民先生或陈独秀先生去请来的,到了之后,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譬如罢,答王敬轩的双鐄信,“她”字和“它”字的创造,就都是的。这两件,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的时候,所以的确是“大仗”。现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单是剪下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了。然而这曾经是事实。

  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好伙伴,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决不会的。倘若失了算,那是因为没有算好的缘故。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

  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就露出了缺点。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但他好像到处都这么的乱说,使有些“学者”皱眉。有时候,连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他很勇于写稿,但试去看旧报去,很有几期是没有他的。那些人们批评他的为人,是:浅。

  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

  但这些背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的,他的到法国留学,我疑心大半就为此。我最懒于通信,从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他回来时,我才知道他在外国钞古书,后来也要标点《何典》,我那时还以老朋友自居,在序文上说了几句老实话,事后,才知道半农颇不高兴了,“驷不及舌”,也没有法子。另外还有一回关于《语丝》的彼此心照的不快活。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会上见过一回面,那时候,我们几乎已经无话可谈了。

  近几年,半农渐渐的据了要津,我也渐渐的更将他忘却;但从报章上看见他禁称“蜜斯”之类,却很起了反感:我以为这些事情是不必半农来做的。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长叹。我想,假如见面,而我还以老朋友自居,不给一个“今天天气……哈哈哈”完事,那就也许会弄到冲突的罢。

  不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感动的。我前年曾到北平,后来有人通知我,半农是要来看我的,有谁恐吓了他一下,不敢来了。这使我很惭愧,因为我到北平后,实在未曾有过访问半农的心思。

  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八月一日。(选自《鲁迅选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注:①1928年鲁迅任《语丝》主编期间,选登了一篇读者来信。这封信纠正了刘半农发表在该刊的一篇文章中的一个史实性错误。②指刘半农于1933年到1934年间发表于《论语》《人世间》等刊物的《桐花芝豆堂诗集》和《双凤凰砖斋小品文》等。

1.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为什么在“古文”前用“弄”字和“烂”字?请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章看,鲁迅对有些人所批评的刘半农的“浅”持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原文概括鲁迅与刘半农之间的关系由亲到疏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谈谈你对以下两句话的理解。

(1)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孩子和书

  ①这小镇只有一家书店。这书店只有她一个卖书的。

  ②她卖了多少书?怎样忙过来的?没有人说得清。人们只知道,书架上的书越来越丰富,进出书店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她的额头和眼角也已渐渐刻上细细的皱纹。可她那一双眸子却依然如秋日潭水般清明。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中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正因为这样,那些赶集的老婆婆们不买书也会走进店来,歇乏,拉家常,向她讨水喝。有时,她们也会大把大把地掏出鲜枣、红果,强留在柜面上。

  ③一天,小书店里来了一位年轻人。

  ④“您要买书?”“不,看看,先看看……”年轻人礼貌地说,“请您取一下那本书。”他指向那本装帧精荚、雅致的诗集--《孩子和书》。

  ⑤“您看过这本书吗?”他抚摸着手中的诗集问。

  ⑥她赧然了:“没有……”真的,她卖过的书很多,但读过的书太少。实在是因为太忙了。她常常只能翻一翻新进的书:看看封面、内容提要、插图、定价。这是为了向客人介绍、推荐。让顾客买了不合适的书,她觉得对不起人家,尤其是那些农家孩子。她深知,那些孩子手中的一把把硬币是从妈妈的盐钱里一点一点抠来的。

  ⑦“您,认识我吗?”年轻人突然问道。

  ⑧她愣住了,仔细地观察他,希望能记起来。可是,回忆里只是一片空白。他笑了。“您真好,”说着,他放下手中的诗集,从包里取出一本书,递到她面前,“这是我送给您的。”她茫然,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为什么送我书?

  ⑨见她不接,他就把那书放在柜面上,凝视着她,“您还记得十五年前的一个偷书的孩子吗?”他顿了一下,似乎为了唤起她的记忆,“ 他偷了您的书……您没有骂他……还给了他两块点心,是白皮的,一杯水,放了糖……”

  ⑩年轻人的话使她渐渐记起了一件往事。十五六年前,正值“ * * ”时期,她店里许多捆书被贴上了封条,放在了角落里。有一天,她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声,走过去,啊!一个孩子,蓬头垢面,一脸汗珠,正从一捆书里掏出一本匆匆往怀里塞。她咳嗽了一声。于是看到一双慌张中带着倔强的眼睛……她没有训他,送了那本书给他,好像是《牛虻》。孩子被感动了,哭着告诉说,父母都死了,他无依无靠,可是爱读书……她听了,爱怜地为他擦去汗珠,又挑了几本书送给他,还给了他一点钱和食物…………为了这件事,她后来也吃了点苦头……十几年过去了,她已渐渐淡忘。难道眼前的他就是当年的那个孩子?

  当她回过神来,那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走了,柜面上只有他留下的那本书。她惊讶地发现,那是同样的一本诗集:《孩子和书》。

  扉页上,有几行秀气的字:

阿姨:

  这本书赠给您--我写的--一个关于您、我、书的故事。我,是一个诗人了。但,没有您,就只是一个偷书的孩子。也许您早已忘记我了,那正是您的崇高。    

                             偷书,爱书,写书的人

                                ×年×月×日

  天哪,他是诗人!这诗人___________就是当年的孩子!

  “我要买书。”稚嫩的声音从柜面下传来,惊醒了她。她探出身子,看到一只胖胖的小手攥着硬币,另一只手指着一本小人书。“噢,又一个孩子。”她急忙招呼这位小客人,心想,兴许这个孩子将来也会成为诗人的,至少能成为有文化、有学识的人。

  门外传来一阵孩子的喧闹--放学了,她又要忙起来了,可是她心里很高兴,也很欣慰……

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入第段的横线。[ ]

A、俨然  B、依然  C、竟然  D.当然

2、第②段中说,“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中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的“善良、真诚”在全文中的表现。

①热情招呼不买书的顾客;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第⑨段画线内容改为“他偷了您的书,您不仅没有骂他,还给了他点心和水”,两者相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第⑩段中“她心里很高兴,也很欣慰”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十五年后,年轻人重返书店。请就他这一感恩之举谈谈你的看法。(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

“We are sending you herewith the requested certificate of cargo G.A..”最确切的翻译是( )

A.兹寄去你方所需的运输鉴定证书。

B.兹寄去你方所需的共同海损鉴定证书。

C.兹寄去你方所需的海运鉴定证书。

D.兹寄去你方所需的海运损失鉴定证书。

题型:选择题

学生进行山羊分腿腾越时保护人站在落地点的前面,扶同伴的背部或握住上臂。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