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奏稿》一书于宣统三年(1911)在日本出版,内收康有为戊戌年间所上奏折20

题型:材料题

问题:

《戊戌奏稿》一书于宣统三年(1911)在日本出版,内收康有为戊戌年间所上奏折20篇,编书序文5篇,常被作为研究康有为及维新派变法思想的基本依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请断发易服改元折》(简称《断发折》)原载《戊戌奏稿》……,今原折未见。按《自编年谱》所记,原折仅请改元易服,未言断发;《断发折》则首请断发,与之不合。又,原折是康有为在 * * 即将发生,因而“日夜忧危”的情况下赶拟的,其宗旨是对抗旧党,保存新政;《(断发折》言断发易服之旨则在变“儒缓之俗”,发“尚武之风”,亦与之不合。     ——宋德华《考略》

材料二  康有为贸然抛出“易服”主张,让人们脱掉穿了二百多年的长袍马褂,换成西装革履。……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大多数人的抵制,维新派的威望也因而降低,支持变法的社会力量因而涣散。     ——余音《百年黄昏:回到戊戌变法历史现场》

材料三  (康)有为以好博好异之故,往往不惜抹杀证据或曲解证据,以犯科学家之大忌,此其所短也。……,有为之为人也,万事纯任主观,自信力极强,而持之极毅;其对于客观的事实,或竟蔑视,或必欲强之以从我。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的考证可得出什么结论?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康有为这样做的原因。就研究戊戌变法而言,应如何使用《戊戌奏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易服”主张的最终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材料三中梁启超观点的史实依据。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断发易服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
题型:材料题

关于货币性资产的价格鉴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因为货币性资产会因时问的变化而发生差异,所以要对其进行鉴证

B.对外币存款的价格鉴证,应按当时的国家外汇牌价折算成等值人民币

C.对各项存款的价格鉴证,实际上是对各项存款的清查确认,核实各项存款的实有数额

D.对现金的价格鉴证,实际上是对现金的盘点,并与现金日记账和现金总账核对,实现账实相符

题型:材料题

如图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竖直木块之间,有质量均为m的4块相同的砖,用两个大小均为F的水平力压木板,使砖静止不动,则第2块砖对第3块砖的摩擦力大小为(  )

A.0  

B.mg 

C.  

D.

题型:材料题

第四套人民币纸币1角的冠字号码为()色。

A、红 

B、蓝 

C、黑 

D、棕

题型:材料题

患儿,女性,4岁,由于外伤出现面部水肿。多发于面部及四肢,后累及胃肠,伴胃肠痉挛,呕吐,疼痛,考虑为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需要做以下哪项检查确诊()

A.CH50总补体活性

B.C1抑制剂

C.B因子

D.血清Ig测定

E.补体C3检测

题型:材料题

摄食发生率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