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

题型:综合

问题:

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图1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2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3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该地区的地形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图2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河流的综合开发等值线地图的判读及综合应用河流特征区域农业的发展
题型:综合

孕8~12周易发生不全流产的主要原因是

A.雌激素分泌不足
B.孕激素分泌不足
C.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
D.绒毛发育不良
E.绒毛发育繁茂

题型:综合

下列关于胶囊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

B.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C.可避免肝的首过效应

D.可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

E.可弥补其他剂型不足

题型:综合

下列有关分散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食盐溶液静置后会分层,下层比上层咸

B.悬浊液中一定不含直径小于10-9m的微粒

C.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D.Al(OH) 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题型:综合

下图为“1985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小题1:我国人口状况是

A.1985年以来,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

B.1987年以来,人口总量持续下降

C.2002年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死亡率

D.2006年以来,人口出生率变化较小小题2:目前,我国人口

A.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增长迅速

B.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C.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年净增人口少

D.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出现人口负增长

题型:综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但是它们最终流行了,并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其一个原因在于,他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他接受现状,这自然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另一个原因是,他强调道德原则,坚认道德原则是恰当地行使权力的先决条件。最后,孔子为在他去世两个半世纪后,随着帝国政府的建立而成为必不可少的官吏们提供了一门官场哲学。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孔子学说之后,中国最有影响的哲学是道家学说。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两家学说正好相互补充,满足了中国人在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

——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材料五:秦以后的中国文化曾遭受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再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 * * 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对文化的危害也最为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材料六: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

材料七: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阳明《传习录》

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学说最终“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的原因所在。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