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 * * 道题。有人记下一条逸事,说,历史学家陈寅恪曾对人说过,他年轻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 * * 道题。

有人记下一条逸事,说,历史学家陈寅恪曾对人说过,他年轻时去见历史学家夏曾佑,那位老人对他说:“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了。”他当时很惊讶,以为那位学者老糊涂了。等到自己也老了时,他才觉得那话有点道理:中国古书不过是那几十种,是读得完的。

中国古书浩如烟海,怎么读得完呢谁敢夸这个海口是说胡话还是打哑谜

文化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结构、有系统的。过去的书也应是有条理的,可以理出一个头绪的。两位老学者为什么说中国古书不过几十种,是读得完的呢显然他们是看出了古书间的关系,发现了其中的头绪、结构、系统。只就书籍而言,总有些书是绝大部分的书的基础,离开了这些书,其他书就无所依附,因为书籍和文化一样总是累积起来的。因此,我想,有些不依附其他而为其他所依附的书应当是少不了的必读书,或者说必备的知识基础。举例说,只读过《红楼梦》可以说是知道一点《红楼梦》,若只读“红学”著作,不论如何博大精深,说来头头是道,却没有读过《红楼梦》,那只能算是知道别人讲的《红楼梦》。读《红楼梦》也不能只读“脂批”,不看原文。所以《红楼梦》就是一切有关它的书的基础。

如果这种看法还有点道理,我们就可以依此类推。若照这样来看中国古书,那就有头绪了。首先是所有写古书的人,或古代读书人,必须读那些不依附其他而为其他所依附的书,不然就不能读懂堆在那上面的无数古书,包括小说、戏曲。

这样的书就是《易》《诗》《书》《春秋》《礼记》《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①这十部书若不知道,②唐朝的—韩愈、宋朝的朱熹、明朝的五计仁(阳明)的书都无法读,③连《镜花缘》《红楼梦》《西厘记》《牡丹亭》里许多词句和用意也难以体会。这不是提倡复古、读经,为了扫荡封建残余非反对读经不可,但为了理解封建文化又非读经不可。

以上是算总账,再下去,分类区别就比较容易了。举例来说,读史书,可先后齐读,至少要读《史记》《资治通鉴》,加上《续资治通鉴》《文献通考》。读文学书总要先读第一部总集《文选》。如不略读《文选》,就不知道唐以前文学从屈原的《离骚》起是怎么一回事,也就看不出以后的发展。

中国的书不必每人每书全读,例如《礼记》中的有些篇目,《史记》中的《表》《书》,《文献通考》中的资料,就不是供人“读”的,可以“溜”览过去。这样算来,把这些书通看一遍,花不了多少时间,不用“皓首”即可“穷经”。依此类推,若想知道某一国的书本文化,例如印度、日本,也可以先读其本国人历来受教育时的必读书。孩子们和青少年看得快,“正课”别压得太重,考试莫逼得太紧,给点“业余”时间,让他们多少了解一点中外一百年前的书本文化的大意并非难事。有这些作基础,和历史、哲学史、文学史之类的“简编”配合起来,就不是“空谈无根”、心中无把握了,也可以说是学到诸葛亮的“观其大略”的“法门”了。花费比“三冬”多一点的时间,也可以说是“文史足用”了。没有史和概论是不能入口韵,但光有史和概论而未见原书,那好像是看照片甚至漫画去想象本人了。本文开头那两位老前辈说的“书读完了”的意思大概也就是“本人”都认识了,其他不过是肖像画而已,多看少看无关大体了。

最后一段中,“照片与漫画”比喻(),“本人”比喻()。

A.原著 史和概论

B.史和概论 原著

C.史和概论 曹雪芹

D.原著 历史本身

考点:在职联考GCT(语文)工程硕士(GCT)语文
题型:单项选择题

诊断早期RA较有意义的抗体

A.ANCA
B.高滴度抗RNP抗体
C.抗角蛋白抗体
D.抗Scl-70抗体
E.抗Sm抗体

题型:单项选择题

关于结算担保金的描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建立结算担保金制度

B.结算担保金包括基础结算担保金和变动结算担保金

C.结算担保金由结算会员以自有资金向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CFFEX)缴纳。

D.结算担保金属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所有,用于应对结算会员违约风险

题型:单项选择题

根据显微镜各部分的功能,填写该部分在图中的位置和名称(“[]”号内填写序号、横线上填写名称)

(1)显微镜的主要部件是[5]______和[7]______.

(2)调节光线强弱的部位是[12]______和[14]______.

(3)要使镜筒在较小的范围内升降应该调节[9]______.

(4)如果观察的视野较暗,可选用______或______.

题型:单项选择题

具有自动扫描功能的MF/HF组合电台,航行中应该设置()个DSC频率进行自动扫描值守.

A.3

B.4

C.5

D.6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短文


青春永驻的秘方并没有隐藏在世界上哪个神秘的地方,而更像是存在于每个人的细胞里,或者更加准确地说,是在一个特定的基因里。加利福尼亚州斯克里普斯研究院的科学家们对90岁以上的老人的基因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在99%以上的情况下,这些90多岁老人的基因功能完全正常,也就是说,他们的基因都能够指挥指定的细胞产生适当的蛋白质。老年人的基因和新生儿的基因几乎能够同样发挥作用。那么,如果老年的基因和年轻的基因同样有效,为什么我们还会衰老呢
芝加哥市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者们已经初步找到了答案,但他们还不是很确信。他们提出,衰老的秘密可能就在一个名叫p21的特定基因上。分子基因学教授伊戈尔·罗宾逊启动了人体细胞内的p21基因,并分析了它对上千个其他基因的影响。他惊奇地发现,那些受影响的基因变成了平滑粒状,并且停止了生长。换句话说,它们衰老了。
“这种模式非常惊人,”罗宾逊说道,“启动了这个基因,就造成了无数个其他基因的重大变化,而这些基因都与衰老和与衰老有关的疾病发生关联。”罗宾逊的同事们发现,p21有选择地对40种人们已知的参与DNA复制和细胞分裂的基因进行抑制,这样就马上让生长停止下来。与此同时,它促进了50种其他基因的活动。这些被p21刺激起来的基因之一就与早老性痴呆病人脑中发现的动脉粥样斑的成分相关。其他的基因则产生各种蛋白质和酶,直接引发动脉硬化症和关节炎。
癌细胞都有一个不寻常的特征,那就是它们是不死的。[ ]能够得到营养,它们就不停地分裂。健康细胞却不是这样的,在它们的染色体末端都带有一个类似定时器的结构,它限定了一个细胞能够进行自我复制的次数。这些定时器被称为端粒,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为你的鞋带末端的塑料帽,它们可以防止鞋带散开。每次细胞分裂时,这些端粒就会被挤掉一点,当端粒完全掉落之后,细胞就停止分裂了。
癌症正是在这个环节上乘虚而人的。在九成以上的癌细胞酶中,人们发现了一种叫做类端粒的化合物,它能够自动替代每次细胞分裂后端粒上所掉落的部分,这样端粒就不会消失,癌细胞就可以不断地分裂。如果健康的细胞也能够产生出类端粒的话,可想而知正常的细胞也可以变为不死的。由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和加利福尼亚州一家名叫根隆的生物技术公司共同进行的试验表明,这种现象的存在是确定无疑的。

文末说的“这种现象”指的是( )。

A.健康细胞的端粒完全掉落后细胞就会停止分裂了

B.在癌细胞酶中,类端粒的化合物能够代替端粒上所掉部分

C.健康细胞也能产生类端粒

D.癌细胞可以不断分裂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