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媒体对随机取样、样本代表性等概念备加关注。这种关注导致许多人错误地认为,随机取样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现在媒体对随机取样、样本代表性等概念备加关注。这种关注导致许多人错误地认为,随机取样和代表性是所有学科做调查研究的必要条件,人体生物学研究因为很少使用随机的被试样本,许多研究成果都会受到批评。 

但只要想一下其他学科的情况,就很容易理解这种想法的荒谬,化学家从没尝试过抽取化合物的随机样本,生物学家也不曾用细胞或组织的随机样本进行实验,这些研究结果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非学术研究都需要使用随机样本。因此,我们在此需要强调的重点是随机取样和随机分配不是一回事。随机分配和随机取样两个词里都包含“随机”,因此许多人以为它们所指的是一回事。事实上,它们是非常不同的概念,唯一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采用了随机生成数字这一点。然而其目的却______。 

随机取样涉及的是如何选择被试进行研究,如前所述,并不是所有研究都要求随机取样,但当它成为必要条件时(例如在市场调查中),我们则需要用一种方法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这种方法要确保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选中,被抽中的个体就成为之后调查研究中的被试。有一点非常重要,这种随机取样的调查研究既可能是相关研究,也可能是一个真实验,只有使用了随机分配的方式,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实验。 

随机分配是真实验所必需的条件,实验人员将被试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当每一名被试被分到实验组的机会和被分到控制组的机会相等则实现了随机分配。为了达到这一点,常会用到像掷硬币这样的随机化手段(更常用的是特殊的随机化数字表格)--因为它在给被试分组时没有任何偏向。 

随机分配和随机取样不是一回事,牢记这一点的最好方法是弄清楚四种组合:非随机分配的非随机样本,随机分配的非随机样本,非随机分配的随机样本,以及随机分配的随机样本。大部分心理学实验没有使用随机样本,因为没有这个必要。正如下一章将讲到的,研究可以检验理论,我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个方便取得的样本。如果一个研究中使用了随机分配的方法,那么它就是一项真实验,如果没有使用,那么它是一项相关调查。许多使用随机取样的研究没有使用随机分配,那是因为它们只是调查性研究,旨在寻找关联--也就是说,这些研究属于相关调查研究。然而,一些研究既使用了随机取样,又使用了随机分配,那么它们肯定是真实验。 

文章认为“随机分配”不同于“随机取样”的关键在于()。

A.被试机会相等地被分在实验组或控制组 

B.采用掷硬币或数字表格这样的随机方法 

C.实验人员分配被试不附加任何外在条件 

D.所做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寻求某种关联

考点: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题库
题型:单项选择题

子痫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产后子痫较为常见

B.子痫发生之前都具有较明显的自觉症状

C.妊娠一旦终止,子痫不会再发生

D.光、声刺激可诱发抽搐

E.体重增加过快与子痫无关

题型:单项选择题

关于位置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位置区可以属于多个BSC

B、一个位置区可以属于几个MSC

C、一个位置区只能由一个MSC处理

D、一个位置区有一个特定的识别码

题型:单项选择题

桐城古文曾经“辉煌”过,尤其是曾国藩与弟子重振桐城古文和湘乡派兴起之后,桐城义法在“义理”“辞章”“考据”之外,又溶进了“经济”(经世致用)一义,文章大有长进,变得清淡通顺得多了。可是,桐城古文生来就有一个致命弱点:拙于说理。它规矩多,戒律严,格局一定,篇幅长短一定,用字范围一定,句法排列一定。它要纯不要杂,即所谓的“雅洁”。吴汝纶说过“与其伤洁,毋宁失真”。就是说遇到“真”“洁”两者不可调和之时,宁可“失真”,也要“保洁”,干一种“削足适履”的勾当。在此等“义法”之下,理怎么说,论怎么述其实,曾国藩也看到这个弱点,承人“古文无施而不宜,惟不宜说理也。”曾派弟子薛福成、郭嵩焘由于出使欧洲,接受过西文的影响,行文兼采西泽词语,文章辨析精微,以说理透彻见胜。但他们这一支,只算是桐城古文的“异教”,并不为谨守“家法”的大师们所容忍。如此一个拙于说理的文派,恰巧遇上了需要政论文的时代,怎么不大难临头呢
当年的精英人物最初没有不追随桐城文派的,后来在时代大趋势的促动下,乃纷纷另觅新途。虽说新途,但人们的思维定势往往习惯于熟门熟路,所以最初都是向后看的,试图从古代文体的武库中选择相宜的文体来应付时变,于是乎一时之间“长于言理”的魏晋文章就成了共同的选择。在追踪魏晋文风以求革新的一途中,以章太炎及其门生影响为最大。
魏晋文章固多精审,能与桐城古文抗衡一时,但此种文体毕竟是历史的陈迹,文章自然演化的必由之路还应着眼未来。当此之时,以梁启超为杰出代表的“报章文体”应运而生。此种文体桐城派所禁约的佛书名词、诗词的典故、日本的新名词皆所不避,信笔写来,舒徐自如,谈政议政,雄辩惊人,以“常带感情”之笔锋,述写“非常异义可怪之论”,一纸风行,海内耸动,天下文风从此一变,桐城家除了叹息之外,无所措其手足了。
新文学史家把桐城文派被驱逐出文坛之事全部归功于新文学家,这未免有欠公正。其实在新文学家们起来推倒“桐城谬种”之前,清末民初的政论家(章太炎、梁启超等人)早就给桐城文派以沉重打击。

下列说法中合乎文意的一项是:

A.桐城义法主张写文章应注重“义理”“辞章”“考据”,湘乡派又为义法融进了“经济”一义,使桐城古文再现辉煌。
B.魏晋文章取自古代文体的武库,因而它不能与桐城古文抗衡。清末的精英以此作为“新途”是根本错误的。
C.有些曾派弟子接受西文影响,使文章辨析精微,说理透彻,想以此来挽救桐城文派,但他们的努力最终失败了。
D.新文学史家把桐城文派逐出文坛,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也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题型:单项选择题

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把( )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

A.“安全第一”

B.“预防为主”

C.“安全发展”

D.“综合治理”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下列常用育种方法,在图中没有出现的是()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

更多题库